
吳建
傍晚獨自散步,走到一處無人的矮牆邊,忽然一股幽香悠悠地鑽進鼻孔,蹲下身一看,原來是一株長勢葳蕤的佩蘭。好久沒有見到這種蘭草了,還是在老家的時候,鄉鄰中有個老中醫,獨自住在臨河邊。他家的院子裏,生長着各種各樣的中草藥,半夏、忍冬、紫蘇、藿香等等,當然還有佩蘭。
小時候,一放暑假,我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整天野玩。一天我和幾個小夥伴到老中醫家玩。老中醫年近古稀,但鶴髮童顏,人極溫和。我們一去,他就拿好吃的給我們。我們在他院中嬉戲,他也不嫌煩,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囑我們:「可別踩壞了園子裏的花草啊。」可我的那些夥伴不聽話,跑到園裏把花啊草的踩得七零八落。於是老中醫很生氣,把他們趕出了院子。我自幼喜愛花草,沒有加入到他們的踐踏中。老中醫留下我,倒了一碗茶給我喝,碗中漂浮着幾片青翠的葉片,清香撲鼻。我好奇地問:「這是什麼葉子,這麼香呀?」老中醫微笑着說:「它叫佩蘭,夏天喝它,有化濕解暑的功效。」喝完茶,老中醫就帶我到院子裏認識那些中草藥。哪是藿香,哪是紫蘇,哪是佩蘭……細看那佩蘭,儘管身材不高,但青翠葱蘢,姿態娟秀。那長圓形的青葉,密密匝匝,綠如翡翠,葉背面有細小的絨毛,摸上去軟軟的,很是溫柔。淡紫色的小花招搖枝頭,馨香四溢,沁人心脾。見我看得入神,老中醫摘了一小把葉子,遞給我,笑呵呵地說:「拿回去洗乾淨與藿香一起泡茶,注意不要多喝。」
我拿着佩蘭興高采烈地回到家,交給正在灶間忙碌的母親。母親問明了情況,高興地說:「鍋裏正在煮綠豆粥,加入這佩蘭,味兒就更美了。」說罷,母親將佩蘭沖洗了一下,放入鍋內,不一會兒,屋內便飄散着濃濃的芳香。熬了大約半個小時,揭開鍋,香氣隨蒸汽裊裊升騰。母親給全家人每人盛了一大碗,碗內綠意蕩漾。我先小心翼翼地啜了一小口,甘冽可口,便大口大口喝了起來。一會兒,一碗佩蘭綠豆粥就喝了個底朝天,頓感清涼怡人,暑氣全消。
後來,我常去老中醫家。老中醫給我講佩蘭的故事。說佩蘭始載於《本經》上品,原名蘭草,古代婦女小兒喜歡將其佩於身上,故名佩蘭。孔子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佩蘭葉可以治療蚊蟲叮咬,將佩蘭葉搓出水後搽於被咬處,可以立即緩解蚊蟲叮咬後的瘙癢不適。用佩蘭做藥浴可辟穢和中,抑菌殺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我那時雖上五年級,但老中醫的話還是有點懵懂。那天,老中醫又送給我一把佩蘭。晚上乘涼時,我的手臂、後背等處被蚊子叮咬後又紅又腫,奇癢無比,反覆抓撓都無濟於事。母親將佩蘭用力揉搓擠出汁水,塗於患處,很快紅腫消退,不痛不癢了。臨睡前,母親把熬製好的佩蘭藥水倒入澡盆裏讓我洗澡。我坐在澡盆裏,沐浴着芬芳的蘭香,反覆用藥水擦洗身子。洗淨後通身舒暢,愜意無比。那夜,我第一次睡了個安穩覺,沒有蚊叮蟲咬,睡得十分香甜。
據村人說,老中醫的父親是本地有名的郎中,醫術高明,救治過不少病人。老中醫從小就隨父學醫,得到真傳。長大後又外出尋訪名醫,潛心鑽研醫道,學成後在一家中醫館坐診。他仁心仁術,患者都樂於請他看病,因而收入不菲。老中醫父親去世後,他毅然辭別高薪,回到家鄉懸壺濟世。無論風霜雨雪,無論嚴寒酷暑,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有人來請他去治病,他背起藥箱就走。對每個病人他都細心把脈,望聞問切,一絲不苟。不少患者在他的精心診治下藥到病除,甚至起死回生。他收費低廉,對沒錢看病的人一律免費醫療。他的醫者仁心贏得了鄉親們的普遍讚譽,稱他是白求恩式的好醫生。母親也說,我三歲時患了重病,上吐下瀉,高熱不止,老中醫多次來我家為我治療。在他的悉心診療下,我的病漸漸痊癒。那時我家一貧如洗,拿不出錢來。母親就想用她的銀手鐲抵當給老中醫,可老中醫說什麼也不收。他說:「我看過無數病人,像你家這種情況多的去了,我從來不收貧困人家任何物品,全部免費,你就放寬心了。」
我長大後到外地負笈求學,畢業後又在外鄉工作,就很少回老家了。偶爾回家,母親告訴我,老中醫年過九十仍在行醫,村裏人有個頭疼腦熱的還都請他醫治。再後來回家,母親說老中醫仙逝了,全鄉人都給他送殯,很多人呼天搶地地哭。聽着母親的講述,我不禁想起偉大詩人屈原《離騷》中的詩句:「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老中醫不就是如佩蘭一樣品行高潔的人嗎?
看着眼前的這棵佩蘭,我感慨萬千:如有來世,願做一株佩蘭,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散發幽香,沅芷澧蘭,德厚流光。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