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台DJ余宜發
有一個綜藝節目,邀請了20多個嘉賓出席,節目主題是奇怪的「姓氏」及「名字」。
他們的名字非常特別,有一些看上去已經覺得很好笑,不是取笑他們,只是覺得為什麼他們的父母會取這些名字,例如:一個貌似凶神惡煞的男人,但他的名字叫做沈大娘,完全跟他的外形有很大差別。一對年輕的兄弟,姓「黃」,可能他們的父親很喜歡中國歷史,竟把兩個兒子的名字叫做「黃鶴樓」及「黃花崗」。
其實有很多姓氏,我都是第一次聽到的,其中一個嘉賓姓「苫」。據說在中國有一種草就叫做苫草,古代人當有家人離世,就會在墓地燒這種草,一燒便燒3年,有一天被皇帝看見覺得他們很有孝道,便賜他們這個姓氏。另一個姓氏是「閃」,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認識這個姓氏的人,這個嘉賓的名字叫做「閃電」,全場人都笑起來,我相信這個女生在求學時期開始,應該已經不斷被人取笑。也有一個來賓姓「鍾」,名叫秋傑,原來他在中秋節那天出生,所以父母幫他取了這個名字,相信認識他的朋友也很容易記得他。
還有一個名字,每當農曆新年的時候,我們會貼上一些揮春,而揮春通常會把幾個篆字合併成為一個字,就是「招財進寶」,非常有趣,讀者們想像到是怎樣寫吧﹗而這個嘉賓的姓氏是「羅」,名字只有一個字就叫「招財進寶」。其實這個名字是中國當時一個民族學家所講的吉祥或者是合體字。中國歷史上真的有,最早是甲骨文裏面出現。在先秦打仗的時候,因為有時候要調兵遣將,所以他們要將一些字拆開,刻在木頭上面,分成兩片,然後再拼湊起來,這代表是同一隊軍人。到了唐宋時期,因為那個時候道教非常盛行,都會寫一些特別的字當護身符或者作祈福之用,也有時會寫一些很奇奇怪怪的字,其實都是一些寓意吉祥、吉利、福氣、幸福、美滿的字。所以後來到了宋朝之後,這樣合體字便變成平民百姓祈求幸福平安的表達,慢慢變成流行字。
至於一個很特別的字「圕」,這個字是1924年的時候,由中國近代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先生創作出來。可能大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也是一個合體字,3個字湊成的意思就是「圖書館」,而廣東話發音可以讀「寬」。所以姓氏我們沒有機會改變,但名字我們可以選擇,當然最初都是由父母去決定,長大了覺得不喜歡的話,才可以自己更改。相信新生兒也會想,但願他們的父母不要為自己改一些奇奇怪怪或會給別人取笑的名字吧﹗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