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方寸不亂】食物添加劑

2025-10-09 04:03:03 方寸不亂

方芳

剛吃中秋月餅,看到一則新聞,瀋陽有超市被顧客投訴,買回家的月餅,發現配料表所示中,有已被禁止在一些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脫氫乙酸鈉」,遂要求超市檢測該款月餅,超市回覆是員工誤把去年的舊標籤貼上,你收貨嗎?

馬上翻看剛吃完的月餅盒標籤,香港月餅除了原材料外,有「酸度調節劑」;再看其他孩子愛吃的餅食,添加劑更多,除了上述「酸度調節劑」,還有「固化劑」「乳化劑」「增稠劑」「膨脹劑」……我們似乎只對「防腐劑」較為敏感,但對食品添加物所知不多。

部分消費者對預製菜的認知,認為預製菜依賴防腐劑保鮮,問題來了,抗拒防腐劑,添加劑你又可以接受嗎?

因為「防腐劑」一詞被負面化了,廠商就不用防腐劑,改用其他添加劑。專家告訴我們,如果食物標籤寫上「不含防腐劑」的食品,必然會有很多添加劑,而添加物大多有防腐作用,添加物愈多,防腐時間更長。可以有這樣的說法:「不含防腐劑」的食物,反而更能「防腐」。

添加劑究竟是什麼功能?看過一個食安權威的訪問,添加物主要作用是可以掩蓋食物的缺點,令其美味香口。如麵包、蛋糕、方便麵、芝士、火腿、肉鬆等,高熱量、高鈉、高糖、多添加物、多飽和脂肪酸、低纖維。專家教路,方便麵當然要少吃為妙,芝士不要選擇「遇熱不融」的芝士,有些條狀芝士,為了有口感,遇熱也不融,因為加了「六偏磷酸鈉」,可帶走鈣。肉鬆不要買細粉狀的,那些是豆粉做的「肉鬆」,只是加了很多添加劑,做出肉香而已;要買撕出來條狀、絲狀的才是真肉鬆。

至於,我們孩子最愛吃的蛋糕、甜甜圈,因為有奶油(乳化劑)、香料(醚類),以及成人常吃的叉燒包、梳打餅、油條,都用泡打粉發起,盡量少吃。還有一樣是我們日常必吃的醬油,正常發酵有「乾式發酵」和「濕式發酵」兩種,「乾式發酵」把黃豆放在大缸內發酵半年;「濕式發酵」(加水)發一個月;但現在市面上的醬油兩三天就可完成發酵工序,因為加了添加劑,強迫黃豆解水,添加鹽酸、焦糖色素,環環相扣,愈添愈多。專家教路,不要買塑膠瓶子包裝的醬油,這可能與大量速成有關。

在添加劑食品的大潮裏,我們雖不可避免,但也不可能在混沌中過日子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