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各市優勢互補 開展灣區旅遊品牌合作

2025-10-07 04:19:47 評論

洪琴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教授 羅振雄 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智慧旅遊講座教授 李師娜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 謝思明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實務教授 何玥霜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研究助理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特區政府將會加強發展具本地和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並落實「無處不旅遊」,凸顯了現屆特區政府對本地旅遊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本身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且有不少共同特色,有堅實基礎開展營銷合作,令大灣區成為更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若各城市可發揮各自優勢,共享資源,攜手打造大灣區區域旅遊品牌,相信可吸引更多旅客,令大灣區的旅遊業更為旺盛,及早達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的目標。

「雙品牌」戰略 帶動各城市發展

早前筆者獲得特首政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的支持,進行了題為《發展大灣區旅遊群:雙品牌視角》的研究。研究旨在探討大灣區如何建立整體性的旅遊品牌,並配合各城市自身的旅遊品牌形成「雙品牌」格局,從而讓各城市的旅遊業都能受惠。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分析網民對區內不同景點的感受,訪問了182位來自大灣區全部11個城市的居民和旅遊從業員,並到各城市的旅遊景點進行實地考察,以探討建立「大灣區旅遊品牌」的可行性和好處。

研究團隊認為,「雙品牌」戰略可有效發揚及擴大香港旅遊業的已有優勢,與現有政策相輔相成,在帶動人氣和消費方面皆有助力。

首先,「雙品牌」戰略能夠持續推動香港發展更多元化的旅遊資源。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近年已秉持「無處不旅遊」的方針,致力推廣在現代化的城市中融入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蘊的獨特旅遊個性 (如今年施政報告提及的「四山」旅遊、特色地方深度遊等),以塑造舒適宜人的旅遊區。另外,特區政府在《旅遊業發展藍圖2.0》中提出「一程多站」的構想,例如提倡粵西旅遊路線、深中通道行程等。「雙品牌」戰略將幫助這兩套策略進行有機結合,有助提升各個景點的知名度。例如傳統上肇慶市以自然風光見稱,透過「雙品牌」戰略,可推廣貫穿區內各城市、以自然與冒險為主題的旅遊路線,屆時可鼓勵對肇慶地貌有興趣的旅客同時認識並到訪香港風景秀麗的遠足徑,藉此提升香港旅遊景點的人氣。

其二,「雙品牌」戰略可改變旅客的旅遊習慣,實現《旅遊業發展藍圖2.0》中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的目標。例如在大灣區「一程多站」格局下,香港可成為國際旅客進入大灣區的交通樞紐。香港一直在運輸業有顯著優勢,而特區政府近年亦提倡「智慧機場」、「郵輪旅遊」等概念以進一步發揚其領先地位。香港在「雙品牌」格局下有望成為海外旅客通往大灣區的門戶,令香港運輸行業得以提振。旅客在大灣區內逗留更久,亦有望帶動香港酒店業需求。

其三,「雙品牌」戰略能夠推進香港的宜居性及可持續發展。香港乃至整個大灣區的旅遊建設,近年已循「+ 旅遊」的嶄新方向發展,意即自然保育、文化保育、醫療保健皆成為吸引旅客的資源。與此同時,這些資源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確保經濟增長可與市民及社會的需要接軌的關鍵。「雙品牌」戰略將進一步着重發展休閒型旅遊資源,推動香港的各項保育工作和政策,持續為市民增添幸福感,實現「人文灣區」戰略構想。

在各項政策範疇上,特區政府已走在與大灣區更多接軌的正確道路上,未來粵港澳宜進一步加強交通和行銷上的協調,讓「雙品牌」發揮凝聚力和影響力。

加強協調 強化「一程多站」格局

在交通層面上,筆者建議設立跨城通行證、年票制等措施,便利旅客在多個城市之間遊走,例如海外旅客可從香港出發前往廣州或珠海等城市,中途無須進行繁複的出入境或購買車票程序,以便到訪多個城市。配合現有的高鐵系統和其他交通配套,香港有望成為多個大灣區旅遊路線的起點,進而帶動人流和消費。

在行銷層面上,筆者建議設立跨城部門協調宣傳活動。目前特區政府主要透過與個別大灣區城市商討合作協議加強聯繫。這措施無疑是有益的,但相信建立跨城部門,長遠來說可帶來更高的凝聚力,更切合「雙品牌」戰略的需要。建立跨城的區域性品牌,需要統一的宣傳語言和藝術主題。跨城部門將可便利這些方面的協調,並確保凸顯大灣區共同的旅遊特色。此部門可統籌開發統一的旅遊資訊應用程式、安排節日和展覽活動在各城市間輪流舉辦、與不同服務提供者協調開發旅遊套餐、協調人才培訓與流動等工作,讓過程更為便捷。各城市更能以大灣區的整體品牌為參考、調整宣傳自身品牌的方式,強化「一程多站」的格局。

總的來說,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其他城市已有堅實的基礎開展區域性品牌合作,「雙品牌」戰略將有助香港更好地發揮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實現潛力,在未來旅遊發展中享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