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把握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機遇,本地眾多院校近年均積極提升教研設施。其中都大最近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出超過13億元貸款,作為支持大學興建新校舍的部分發展費用。此外,該校早前亦成功購置位於紅磡的祥祺中心,重新命名為MU Tower,主要用作商學院教學及創業孵化基地。林群聲直言,現時都大擁有的教學面積仍未理想,因此近年積極擴展,致力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
MU Tower主要用於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等商學院課程,部分空間則是創業孵化基地。至於位於何文田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的擬建新校舍,定位為「社區健康樞紐」,總樓面積約為31,770平方米。新校舍大樓是一個全方位的校園項目,包括圖書館、大型綜藝演講廳、實驗室、課室等教學及運動設施,並可跟現時大學在何文田的各校舍產生協同效應。
隨着大學不斷發展,學生人數持續增加,林群聲指空間不足一直是大學面對的難題,「我們目前的教學面積大約是7.2萬平方米,約1.6萬名全日制學生,即平均每名學生的可用面積大約不到4.6平方米。」他引述自資界別的相關指引,當中建議每名學生的可用教學面積為6平方米至12平方米,「當新大樓建成後,上述可用面積將增至約5.7平方米,也就是接近我們理想中的下限。」他續指,購買物業作教學用途並非如外界所想般容易,要考慮地段、建築物的限制、是否適合教學需要、交通配套等因素。
他又提到,都大是本港唯一同時擁有「公立、自負營虧、可自行頒授學位、綜合型定位」這四項條件的大學,在開辦課程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可及時滿足社會需要。「有課程今天有需求,但將來未必,而且每個課程對空間的需求未必一樣,我們不會單純因為今天的需要就買很多地方,而是有部分會買,有些會租,有些則改裝,多方面應對大學的教學空間需要。」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