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政府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包括於3個試點地區引入「片區開發」,期望利用市場力量提速提效並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其中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將於今年底招標。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已因應市場意見調整洪水橋片區的規劃建議,包括將原本用作消防局及救護設施的用地改劃作住宅發展,相信有助開發商更快獲回報。她並透露,該片區內一條原本應由開發商建設的公路,亦會改由政府興建。該片區招標時會採用「雙信封制」,即並非單純以價高者得的招標準則。她重申為了找到有質素的發展商,特區政府亦會根據市況考慮其出價,不存在政府會「蝕底」甚至會導致虧損的說法。●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3個「片區開發」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分別佔地約12.5公頃、15.9公頃及18.6公頃。土木工程拓展署西拓展處早前向城規會提交文件,申請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片區開發」試點內的H6用地推展私營房屋發展,以增加發展該試點的財務可行性。
按市場意見調整洪水橋片區規劃
文件指出,擬改劃的範圍佔地7,760平方米,原本屬「政府、機構或社區(1)」地帶並預留作分區消防總局及救護站暨員工宿舍之用,會與消防處協調並在區內尋找合適地點重置相關設施。擬議發展將採用與毗連已獲准的公私營房屋項目規模相近的約6.5倍地積比率,約可提供931個私人住宅單位。
甯漢豪昨日透露,除了增加住宅用地外,洪水橋片區內一條公路亦會改由政府興建,「收到發展商意見,反映興建該條公路會令財政負擔大增。我們評估後覺得,可以改為由政府負責。」
被問此舉會否令人覺得政府「有求必應」及建設北都支出比預期大時,她認為政府要配合當前經濟環境去考慮,不能「鐵板一塊」,並強調會評估開發商的要求是否合理。她續說,未來5年平均每年工務工程開支約1,200億元,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再為未來兩三年工程項目額外預留300億元,「即使由政府興建公路,加上發展商可另外做些建設,『一上一落』下政府可以負擔,因此最重要是考慮該地帶及市場意見,調整得到就調整。」
非價高者得 考慮協助等因素
為了增加吸引力,該片區將改為「雙信封制」招標,即並非單純價高者得,會一併考慮發展商會否提供更多協助等其他因素。甯漢豪認為,社會應脫離「政府只是看錢」的誤會,「雙信封制」是為了找到有質素的開發商,「片區內涉及3幅產業用地,合共約5公頃,屬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興建得快都是打分位。我不會覺得『雙信封制』等於蝕,因為政府都有個底,出價不會任你訂。」
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引入「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期望簡化北都城規程序。甯漢豪表示,專屬法例的其中一個方向是針對現時上蓋建設及營運階段需要,提出以較簡單的程序微調參數等,強調無打算對環評程序有大改動,「不是希望有什麼大改劃程序再縮減,而是微調一些現有參數時可透過簡單申請程序。」她舉例指出,基於噪音問題,一般工程若要通宵施工須取得批准,但新發展區因未有人入伙,或可透過專屬法例制定簡單程序處理該類24小時施工的申請。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