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芳
政府為振興經濟,推行「人寵共融」,解除長達30年的寵物狗隻進入餐廳的禁令,明年中容許食肆申請寵物餐廳牌照,希望為業界帶來商機,社會上為此有不同聲音。
現時全港飼養貓狗的「毛孩家庭」超過24萬戶,貓狗總數超過40萬隻,美容、訓練、食物、攝影、醫療、保險、殯殮,的確可以衍生龐大消費。朋友領養愛貓十年,花費不菲,直至愛貓去世,還為牠舉辦了寵物喪禮,也有「遺體告別」環節,後續更多。
如果狗隻可以堂而皇之進入餐廳,是否能帶來商機呢?「寵物餐廳」狗隻有「友善座」,也有「狗餐單」,為尊重狗主,看來什麼「狗不理包子」、「熱狗」恐怕都要改名。人寵共融進餐,增加社交話題,狗主和寵物擴大社交空間,活動也會頻繁而增加消費,正如有狗主說︰「我們視寵物為『至親』,不可能留下牠們而北上消費,也不敢貿然外遊把『至親』留在家中。」如今「攞正牌」與狗共餐,便可以舒心在港消費,這也是政府樂見其成。
反對意見認為,一方面需要為商機開路,但要顧及狗隻進入餐廳衍生的衞生問題和食物安全問題。香港地少人多,餐廳空間也狹小,有關部門向食肆發出「寵物餐廳」牌照後,可有系列跟進監管和巡查的政策?
社會上也有一問,狗隻能控制到興奮情緒嗎?狗有三急,能控制到排洩物嗎?狗隻抓癢掉毛,能控制毛髮不飄揚嗎?狗隻可以不舔主人的碟子嗎?狗隻可以不吠嗎?坐在鄰桌的食客,就要先控制你的情緒不被干擾了。當然,對寵物敏感人士,還可以選擇「非寵物餐廳」,這意味人類社會要作出讓步。
現時社會「以人為本」,比較重視人的感受,狗隻帶來衞生、吵鬧、滋擾等問題,不容易協調,所以公營房屋不准養狗,部分私人屋苑也限制養狗,即使部分豪宅容許養狗,也是人與狗分開使用升降𨋢,同一天空下,各有空間。如果狗隻可以進入餐廳,與人類共用空間,長遠下去,狗隻進入公共處所也會有所放寬,懼狗者或許需要作出更多讓步。
政策孰優孰劣,經濟市場會證明一切,社會上對寵物不排斥但又不歡迎的人士佔大多數,對寵物敏感人士也有不少,政策推出前,是否也需要兼顧他們的感受,需要更周全的「社會兼容」作前提,才能保證「人寵共融」的持續性。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