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明天國慶節,我向歷史學博士、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私下請教,希望更了解國家和香港的種種,博士深入淺出地為我解釋,「如果看中國戰爭史,發生1萬人傷亡的戰爭超過2000多年,而且頻頻發生,歷史上我們面對最強大的游牧民族鮮卑、匈奴、蒙古,在秦之前已經懂得組織起來對抗大自然或大小戰爭,好厲害。中國近代史何時逆轉?就是這些人覺醒之後,由他們帶來新的民族結構。說到底我們不喜歡以戰鬥解決問題,但想像如果我們完全不戰爭的話,國土最多只可以去到黃河流域,因為我們是農業民族,打仗對國家不利,我們愛和平,但不代表我們不能打!」
「香港的情況,資料顯示1941年本地人口160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只有60萬,那段日子香港人受苦極多,但一定要強調我們同一時間有抵抗精神!」
博士著作甚多,其中包括《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戰鬥在香港》等等,在寫作過程中東江縱隊對他的支持最多,特別是港九獨立大隊,「我希望大家多了解普通戰士的生活,現時他們大多住在老人院,但講起那一段日子他們特別精神爽利!首先我以地區、職業、性別、工作等作分野,將所有資料認真校對,譬如他住在沙頭角,走兩個小時去到某個地方,怎樣證明?我要找學生走一轉。還有努力追查游擊隊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人犧牲了?又救了多少文化人呢?雖然他們已變成了徐徐老矣的公公婆婆,但他們正正代表了香港人在那段日子的反抗力量。」
談到國家近況,博士強調2025年是一個轉捩點,「國家跟美國在貿易談判上展現了另一種姿態。9月3日大閱兵將大量全新先進的武器亮相,要知道人類思維往往建立在軍事的想像上,令到中美之間逆勢了。香港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如果中美拉力消除,我對香港絕對有信心。身為中國人的最大感受,我慶幸成為這一代最好運氣的中國人,過去二百年我們離開了中央位置,現在回歸C位,我竟然可以見證,感到光榮!」
「我常跟年輕人說,多了解國家因而找到生活,何樂而不為?人通常都會慕強,中國強起來會衍生一種新的文化信仰。我9歲的兒子好喜歡地鐵,他經常問爸爸你知不知道武漢13號線去哪裏?原來最快的地鐵在廣州,你知道時速是多少嗎?其實好的故事不講也會好的。」
國慶當日,博士會怎樣慶祝?「好簡單,放假在家中休息或者入場看電影,以一個輕鬆的態度,以一個有燈火的平常日子去度過,這亦是對近代數以千萬投入生命的前人的致敬。」
非常同意!我們要擁着民族自信,一代一代地過好先輩寄望我們擁有的安樂日子!國慶節快樂!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