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飛常觀點|陳方安生現美領館惹爭議 亂港勢力須警惕!

2025-09-29 15:05:47 來論

文/鄧飛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國家安定繁榮,離不開忠誠與民心歸向。可惜在香港的政治舞台上,總有一些人背離初心,甚至甘願與外部勢力唱和。近日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伊珠麗(Julie Eadeh)上任不足一月,便邀請所謂「舊友」聚會,其中85歲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罕有現身,引起輿論譁然。這一幕,難免讓人聯想到2019年的動盪,令人憂慮「亂港之心」依然未泯。

陳方安生在港英政府時代官至布政司,後更成為特區首位華人政務司司長,本應深明國家發展大義。從「公民社會」領袖到泛民共主,更主動開拓所謂「國際線」。2014年政改爭議,她與民主黨創主席李柱銘訪美,會見時任副總統拜登,聲稱本港「一國兩制」遭侵蝕;2019年修例風波前夕,又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人「告洋狀」,會晤彭斯與佩洛西,甘當外部勢力的「說客」。

然而,香港國安法出台後是本港政治生態的重大轉折。2020年6月,法例生效前夕,陳方安生宣布「金盆洗手」,以年屆八十及女兒離世為由退出政壇,誓言「過平靜生活」。與黎智英、戴耀廷等至死不休者相比,她的「急流勇退」無疑顯得精明。但在五年後,她卻在伊珠麗的酒會上「復出」露面,難免令人懷疑是否重拾「舊業」。更重要的是,她享受着香港納稅人提供的退休保障,卻選擇與外部勢力「共襄盛舉」,這種背離港人利益的行為,無論出於何種理由,都難辭其咎。

至於伊珠麗亦非等閒之輩。2019年修例風波時,她作為美國駐港政治部主管,曾與黃之鋒、羅冠聰密會,被官媒點名為「顛覆專家」。如今以總領事身份重臨香港,本就引人注目。她上任後兩場招待會,出席者包括陳方安生和劉慧卿,這難免讓外界聯想到,美方是否仍有意在香港尋找「在地代理人」。北京駐港公署亦曾公開表明,希望美方「恪守中美聯合公報,不做亂港人士的推手」。如今花園道的酒會一幕,被形容為「黎智英大宅夜宴的翻版」,也並非全無道理。

值得深思的是,今天的香港已非2019年。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社會大局已重回正軌,外部勢力「借港遏華」的圖謀已難再得逞。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所言,陳方安生「已無政治價值」,即使重現,也難再有號召力。從現實角度看,她如今更多只是象徵意義,對美方而言或許是「政治符號」,用以營造香港仍存在「反對派能量」的假象。

當然,這並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歷史經驗提醒我們,外部勢力對香港的「垂青」,從來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將其視作棋子。黎智英的案件已揭示,美國政客與本地代理人早在2019年前便密謀如何利用修例問題煽動動亂。這些證據鐵板釘釘,足以說明所謂「國際線」不過是外部勢力介入的渠道。如今伊珠麗與陳方安生「舊友重逢」,雖未必能再翻起什麼浪花,但仍提醒我們必須提防「以老帶新」的網絡滲透。

總括而言,伊珠麗與陳方安生的互動,揭示了美方「老調重彈」的伎倆,也映照出部分亂港者心態未息。所幸大環境已然改變,制度保障與法律威嚴,使其再難掀起風浪。《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香港的正道,在於以民生與發展化解外部政治操弄,光明大道自可戰勝陰暗私心。對任何「亂港之心」,我們既須警惕,更毋須恐懼。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教聯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 張斐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