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債券回購同步啟動 大增離岸人民幣流動性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深化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舉措迅速落地。金管局昨公布,由10月9日起推出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取代現有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並分三階段推行多項優化措施,包括擴展合資格資金用途、降低融資成本及簡化交易流程。同時,本港與內地市場的跨境債券回購業務昨正式啟動,金融界看好這些「內地挺港」措施有助提升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增強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願,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金管局所設立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透過與人行的貨幣互換協議,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並持續探討更多元化的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人民幣資金。金管局亦會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進行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
利率更低 最低交易金額為1000萬
金管局昨宣布,由10月9日起推出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將分三階段推行。根據安排,今年2月起獲分配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額度的銀行,10月起可以更低利率使用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計算基準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免去此前附加的25基點溢價。新安排又容許參加銀行,將人民幣資金通過同一集團的海外銀行機構,向企業客戶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參加行與金管局的交易方式將簡化成劃一、按每宗交易,金額最低為1,000萬元人民幣;除現有的1、3和6個月的選擇,增加1年期限選項,支持更長期貸款,提升香港對離岸市場的輻射作用。
第二階段大幅增加應用場景
至於第二階段將由12月1日起,特定人民幣資本支出及營運資金定期貸款將納入合資格業務範圍,大幅增加參加行及海外機構運用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的應用場景,為銀行提供較可預測及穩定的人民幣資金成本渠道。第三階段則由2026年2月2日起,金管局將引入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第三方回購服務安排,參加行在回購交易期內可按需要更換抵押品,回購交易的抵押品管理和交收周期,將全程自動化處理,以確保抵押品市場流動性,有助香港債市持續發展。
金管局指出,將為參與安排第二、三階段的銀行,分配個別額度,有興趣參與的銀行,無論有否參與第一階段,須在10月31日或之前向金管局提交申請。
港人民幣存款達1萬億 研推更多產品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表示,「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優化了投資者資金流動性,也支持了人民幣業務及離岸市場的發展。目前,本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穩定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各類人民幣業務板塊增長顯著。作為連結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他亦透露,當局正研究推出更多風險管理工具,例如國債期貨,並擴闊回購和抵押品選擇,又提到日前與內地相關部門聯合宣布將推出跨境回購業務,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投資和配置價值。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