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 | 加強藝術教育 發展高端文創

2025-09-26 16:03:40 來論

文:陳雪儀

陳雪儀

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發展多項高端藝術文創,例如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其中西九管理局在推動建立藝術品交易生態圈方面,除計劃與將落成的藝術廣場大樓的發展商進行商討租賃策略,吸引更多藝術品交易商進駐外,更計劃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為本地、海外和內地的文藝機構及從業員提供專業培訓,包括策展、文物修復及藝術行政等。

豐富本地人才儲備

對於培訓文藝人才的「西九文化區學院」,正如M+創始贊助人王英菡建議,可在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教育方面加強,為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儲備專業人才。另外,香港資深藝術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文化管理學系客席講師伍常對此表示,為文藝從業者提供專業課程,可吸引內地及周邊人才來港學習策展及藝術行政,豐富本地人才儲備。

此外,著名宮廷畫派傳人愛新覺羅‧恒錦認為,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她認為除應該積極發展藝術品數碼資產,特區政府亦可大力普及藝術審美教育,支持藝術家及美育工作者,讓市場更為多元。

其實,一個地區要發展藝術,從基礎教育到全民普及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也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以一棵大樹作為例子,基礎教育是負責吸收養分,決定了未來能長多高,到高等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將養分輸送並轉化為堅實的結構。而普及性的文化環境則是「土壤、陽光和空氣」,可提供整個生態系統生存和繁榮的必要條件。

提升大眾藝術鑑賞力

基礎教育可培養未來觀眾與藝術家,提升審美與鑑賞力、發掘天賦與激發興趣、塑造文化認同與軟實力等,然後在專業與高等教育方面,可培育頂尖人才與推動創新引擎,如技術的精進與深化、理論研究與批判思考、實驗與創新的基地,讓藝術家進行挑戰及跨界合作,推動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社會環境則是藝術生存與繁榮的土壤,如提升大眾的藝術鑑賞,提升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讓藝術家能夠透過創作謀生,形成健康的文化產業循環,甚至可望營造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氣質與生活品質,吸引更多創意人才匯聚,形成良性循環。

於筆者曾在中小學任教視覺藝術科多年,明白藝術教育對發掘藝術人才的重要性。擁有一個完善的創作、教育到消費的完整生態系統,才可讓藝術成為一個地區的靈魂與名片。筆者進入藝發局擔任藝術教育主席後提出多項主導性計劃,如提升藝術知識及教學能力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進修資助計劃」。此外,筆者也參與籌辦「中國書法藝術節」,透過培育計劃、比賽、展覽、公眾體驗活動、網上節目等,融合不同藝術形式如以音樂、戲曲、舞蹈、電影、文學等跨媒介及結合科技的創作,以創新角度展示具有香港特色內涵的中國書法,呼應STEAM教育的藝術科技趨勢,提高社會對文化藝術的欣賞和興趣。

筆者希望,未來可以聯同各界人士,拓展文創科技出路,鼓勵更多高中生選修藝術,並關注藝術課程與大學或專上教育藝術課程的銜接,積極推動藝術畢業生與文創企業、科技企業的合作,甚至與相關政府部門聯絡,為完善藝文空間及善用本地空間資源作出努力,讓藝團、藝術工作者有更理想的創作環境,營造有利創意藝術發展的生態。

(作者是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