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鰂魚涌地盤發現二戰遺下的炸彈,疏散數千居民後,派出拆彈專家到場,部分電視、報章傳媒報道,專家成功「燒毀炸彈」;就是奇怪,炸彈怎麼能被「燒」呢?相信「銷毀」較為準確。上幾代人對文字是相當執着的,但現在年輕一輩遣詞用字,也不那麼講究,音譯意譯多的是,或許也不必太認真。
最近一次參團旅遊,旅行社讓客人寫一份意見書,本人倒是很認真寫了一整頁紙,為了讓導遊和領隊保住飯碗,提提意見,有讚有彈,用詞謹慎,當然也花了一些時間。翌日和其他團友把意見書交到導遊手上,有點驚訝,竟然人人都拿出整整一頁的文字,小青年也這麼能寫?倒有點疑惑。
有位小青年笑咪咪告訴我,他們是用手機找AI(人工智能)代寫的,花不了多少時間!只要點擊一下,全篇文字不就出來了嗎?這下子才驚覺,原來世道已經不需要你「認真」,也不需要你斟酌文字,AI已經完全代替你的能力,再認真、再較勁,或許會被人「取笑」呢?搞文字工作的,是否有點氣餒呢?
同齡朋友對此不以為然,AI的文字千篇一律,不像我們自己思考後寫的文字有感情、有溫度、有人氣、有風格,這是AI始終不能代替。話是這麼說,但AI已在同一跑道上,取代的功能太多,電腦代替人腦,是不可抗力的現實。
藝人鄭子誠最近投訴,他的聲線被AI模仿,在網上平台講股票、講時事評論,聲線與鄭子誠一模一樣,幾可亂真,但內容是他本人從未有錄製過的,雖然自己可以憑語氣和感情,找出模仿的分別,但普通人聽不出來。
鄭子誠有「靚聲王」之稱,所以有代言廣告、聲演配音工作,然而AI與真人演繹的價錢,有很大的差別,對於AI的語音模仿,他預見將來會被搶飯碗。這一趨勢並不是他個人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需要面對的未來。
目前法律上,透過AI生成的聲音不涉版權。而且AI只是模仿他的聲音,沒有使用其名字,實難以追究。面對智能科技的發展,被侵權者保障不足,鄭子誠無可奈何,暫時耳不聽為清,消極面對。
但從另一角度看,聲線被模仿做節目,固然令人意難平。被模仿講股票、講時事,當事人或許未必認同其觀點。如果被模仿聲線「騙財騙色」,而令其形象受損,那是更大的損失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