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建造商會推低碳指南 助力工地綠色轉型

2025-09-24 04:10:28 香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建造商會聯同商界環保協會制定行業首創聚焦減碳的《智慧低碳建築工地最佳實踐指南》於昨日正式公布,指南引入「4M1E」(即人力、機械、物料、方法及環境)框架,歸納出共36項智慧低碳措施,旨在協助承建商制訂減碳策略及優化相關流程,攜手邁向特區政府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的目標。建造商會同日推出「智慧低碳工地標籤計劃」並接受申請,旨在表彰在減碳方面表現出色的工地。

全球逾30%碳排放與建築活動相關,香港2020年的碳排放量已較2005年水平減少約20%。香港建造商會會長廖聖鵬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商會一直致力推動建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出《智慧低碳建築工地最佳實踐指南》是期望從承建商的角度出發,提供切實可行的低碳建築方案,涵蓋施工過程及物料選擇等範疇,協助它們採納低碳技術與作業方法,實現綠色轉型。指南獲香港特區發展局及環保署支持,認為可為行業提供清晰可持續發展路徑。

該指南深入闡述「4M1E」框架下36項智慧低碳措施,並按實用性、減碳影響及適用工程類型進行分類,方便業界根據自身項目靈活選用。

人力方面,指南鼓勵採用數碼化管理平台和建築信息模擬 (BIM) 等工具,以優化決策和流程。機械方面,主要推動電動建築機械和臨時電力供應的應用,減少對傳統柴油發電機的依賴。物料方面,倡導使用低碳混凝土和回收再生物料。

方法方面,介紹了數碼化物料管理系統、預製組件技術及混合實境平台等,以提升效率和減少浪費。環境方面,推廣採用可再生能源系統和工地廢水循環再用等措施,以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標籤計劃表揚低碳工地

香港建造商會義務秘書陳賢宗補充,指南不僅是理論性的參考文件,亦具備了實用性。根據減碳影響程度為每項措施評定「減碳代幣」,有助承建商了解各措施的效益,更提供客觀且公平的評估基礎,有效鼓勵更多業界公司積極參與,將指南中的智慧減碳措施付諸實踐。

為此,建造商會同日推出「智慧低碳工地標籤計劃」並接受申請。標籤計劃根據指南量化每項措施的減碳影響,並以「減碳代幣」進行評分,高、中、低影響分別可獲三、二及一個代幣,工地需累積至少15個減碳代幣方可獲頒標籤。計劃適用於商會會員承辦的土木工程、地基工程及建築工程項目,每個申請限一個工地。獲頒標籤的工地將獲得為期一年認可,並會每年審閱,以確保其持續符合低碳智慧實踐標準。指南現已在香港建造商會網站供免費下載。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