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街訪|颱風前夕 六問鯉魚門尋答案:居民商戶憂患何在?政府如何「備戰」?

2025-09-22 22:42:44 訪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超強颱風「樺加沙」被預料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程度相若。記者在颱風來臨前夕,探訪低窪地區鯉魚門的商戶和居民。眼中所見是颱風前夕的典型景象:沙包堆疊、居民以小推車運送沙包,施工隊正安裝防風板;有居民於扶手梯上加裝鋼板,表示是為了加固屋頂;消防隊員與渠務署車輛亦在現場戒備。

一問:最害怕的是什麼?

海鮮店老闆黃先生最擔心的是「海水倒灌」。「銀龍茶餐廳」老闆娘李凱瑚 (Kate姐)則表示,停電是最大的問題。她回憶「山竹」襲港時曾停電,許多家庭依靠泵水器,一旦停電,水箱便無法運作。

二問:最需要保護的物件是什麼?

不止一戶居民提到「雪櫃」。新搬來鯉魚門的楊女士表示,會提前將雪櫃擺放至較高位置。

海鮮被普遍認為很難保護。黃先生指出,保護海鮮的關鍵在於將水箱和電器升高,只要電器不受影響,水箱能24小時運作,問題就不大。「水位即使浸到半米高也不會影響到魚類。說到底,這麼多海鮮檔,根本無處可搬。」

Kate姐表示,她們會將所有貨品——包括糧油、罐頭、汽水——盡量往高處堆放,「能摞多高就摞多高」。

三問: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楊小姐表示明天早上開始準備。Kate姐則從今天起已展開防災工作,「我在門口貼了大字報,寫明為提早防風防水,從今天開始休息四天。」

四問:有壓力or慣咗?

身經百戰的Kate姐坦言,雖然每次颱風來臨前,都會做同樣的準備,但仍然會感到擔心。她經歷過山竹和天鴿,當時店舖全面淹浸,海水淹了五小時,連續幾天無法營業,損失數萬港元,所有雪櫃也都損壞。「因為地點問題,只能盡量減低損失,有些事無法避免。就算把雪櫃搬高,若水位太高,一樣會報銷。」她實事求是地說,只能不低估風險,盡力而為。

新近搬來的楊女士第一次面對超級颱風,的確感到害怕,不斷向當區居民詢問以往水浸的高度。

五問:山竹之後積累了哪些新經驗?

黃先生指出,「山竹」過後,他們加裝了防水閘,若水位與當年相若,相信問題不大。他也提到,山竹過後政府對該區更加關心。

六問:政府帶領居民們做了哪些準備?

黃先生表示,會特別留意颱風日子是否適逢天文大潮,在這一點上高度依賴政府及天文台的消息。雖然每次準備工作大同小異,但仍會認真應對。

他讚揚渠務署處理得當,早於兩日前開始派發沙包,「政府信息發放亦非常頻密,提醒居民作好準備,最重要是人身安全。」

Kate姐表示,政府與關愛隊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無論是沙包或人力支援都準備充足。她指出完善選舉制度後,區議員工作更「貼地」,第一時間更新潮汐等資訊,並確保沙包供應源源不絕。

她大讚渠務署此次信息明確、沙包派發有序,沒有出現搶沙包的情況,存放點增加,居民無需從村頭推到村尾,補給次數也增多,相比2018年改善明顯。

見慣大風大浪的Kate姐,如今已成為了當區居民的「定心丸」。對於新搬來的居民,她總是安慰道:「大家冷靜點,沙包還會有。」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報道;視頻攝製:任青、韓秭一)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