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對於銀價未來的走勢,市場人士指出,供需失衡導致近期白銀價格上升,為銀價提供堅實的長線支撐,適合投資者購入,作資產保值甚至增值之用。
工業需求處於歷史高位
在需求端方面,市場人士指出,工業需求驅動白銀需求上升,令白銀的工業需求正處於歷史高位,例如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車領域等綠色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2024年全球工業用白銀消耗量創下6.805億盎司的新紀錄,並預計2025年將持續維持高水平。由於白銀是太陽能電池中不可或缺的導電材料,隨着全球各地政府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對白銀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白銀在電動車電池、車載電子產品、電路板和連接器等多個關鍵部件中都發揮着提升導電性、散熱性和壽命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了白銀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量。這些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都令白銀從傳統首飾轉變為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戰略金屬,推動白銀長線價格上升。
除了工業需求外,白銀作為貴金屬在投資需求方面也相當殷切,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對抗通脹和貨幣貶值的工具。當全球經濟動盪、地緣政治緊張或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時,白銀、黃金等往往都是投資者資金避險的首選。白銀相對黃金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同時具備工業與金融的雙重屬性。當經濟復甦時,工業需求升高可以帶動白銀價格,市場不穩時又可透過避險資產的特質吸引資金,進可攻退可守。這雙重角色令白銀在任何資產配置中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市場人士舉例指出,如在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導致市場恐慌時,白銀短期下跌至一盎司11.94美元後快速反彈,至2021年2月升至一盎司30.35美元,一年內漲幅154%,而同期MSCI全球指數的升幅為68%,顯示白銀避險的投資價值。
多個主銀礦漸枯竭 限制產量
在供應端方面,市場人士指出,白銀市場連續五年出現結構性供應短缺,2025年預計全球供應缺口高達1.17億盎司。白銀礦業的結構特殊,全球僅約25%的白銀來自主產銀礦,其餘75%都來自其他金屬開採時的副產品(俗稱「伴生白銀」),供應彈性比較低,令銀價較易上升。此外,由於全球多個主要銀礦資源也開始逐步枯竭,加上部分地區(例如墨西哥)也面臨嚴格環保和監管挑戰,進一步限制了白銀產量的增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