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群眾比賽模型(航海、車輛)項目決賽在深圳市寶安區盛大啟幕。作為十五運會寶安分賽區的首個開賽項目,本次模型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18支代表隊(含香港代表隊)的281名運動員踴躍參賽,共同在這片充滿激情與挑戰的賽場上揮灑汗水、追逐夢想。
開幕式當天,航海模型耐久項目團體賽、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項目三人團體賽、海陸模型足球團體賽三項賽事輪番上演,集中展現了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的獨特魅力。

據悉,模型(航海、車輛)項目堪稱「寶藏項目」。航海模型是我國在國際賽場上的傳統優勢項目,多年來已累計斬獲超過200個世界冠軍,彰顯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雄厚實力;而車輛模型比賽採用電力驅動模式,隨着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其競技水平也穩步提高,成為科技賦能體育發展的生動寫照。
耐久項目團體賽:風雨添變數,科技護公平
在航海模型耐久項目團體賽中,各參賽隊的三名選手分別操控FSR - V27、FSR - O27、FSR - OE21三類模型艇,以完成圈數和用時的綜合成績決定名次。
當天上午,FSR - O27比賽率先打響。一艘艘模型艇如離弦之箭,在水面破浪疾馳,划出一道道白色的航跡。它們靈活地繞標、避障、突圍、衝刺,引擎的轟鳴聲、觀眾的驚呼聲與淅瀝的雨聲交織在一起,瞬間點燃了整個賽場的熱情。
「來參加全運會,主要是想鍛煉自己。」廣東隊選手黃梓楠興奮地說,航模比賽帶來的刺激感與趣味性讓他收穫滿滿,心態也在一次次比拚中得到了提升。他表示,賽場的湖面開闊、水質良好,為船速的發揮提供了有利條件。
然而,風雨天氣為賽事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天氣對操作影響很大,所以我們平時會安排惡劣氣候下的專項訓練,以提升選手的應變與抗壓能力。」裁判員阮國勝介紹道,「以往甚至在『白頭浪』條件下進行過比賽,這對選手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FSR - OE21模型是本屆賽事的一大亮點。十五運會群眾比賽模型(航海、車輛)項目總裁判長郭常有介紹,該項目是我國近年來創新和推進的科技體育項目,注重船體設計以及電動與耐久性能。它不僅考驗電機的設計與製造水平,也是對電力系統穩定性的綜合檢驗,充分體現了環保、高效與先進的科技體育理念。
在如此高速運轉的比賽中,公平公正至關重要。郭常有表示,比賽採用了先進的電子計時系統和視頻採集回放技術,確保判罰精準公平;此外,裁判團隊中國家級裁判佔比超一半,統一規則標準與服務流程,為賽事的公正與圓滿舉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仿真項目團體賽:歷史科技交融,協同秘方制勝
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項目要求各參賽隊的三名選手協同操作三艘F4 - A類別商業模型展開激烈角逐。比賽所用仿真船模的原型,均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改造)、投入使用的海軍艦艇、科考船、救援船及特種船舶等,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科技代表性。
賽事分為現場製作、調試與正式競賽三個環節。各隊首先需協作完成其中一艘模型的現場組裝。安裝、修飾、打磨……選手們配合默契,緊張有序地操作着,一艘艘海警船、救援船、驅逐艦模型逐漸成型。
「該項目融合了多學科知識,涵蓋模型組裝、電子設備調試、動力系統配置及遙控器編程等多方面內容。」裁判長李毅透露,選手通常自小學三年級起接受系統訓練,逐步鍛煉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採用性能相近的商業模型,但各隊仍可對動力與操控系統進行自主優化,「技術秘方」成為制勝關鍵,也大大增強了比賽的懸念與觀賞性。
李毅表示,作為一項群眾性體育項目,仿真航行採用商業成品套件,顯著降低了參與門檻,在保持競技深度的同時吸引了更多人群。目前該項目已形成「傳幫帶」的良好生態,既有經驗豐富的老運動員帶隊,也有越來越多青少年加入。如今,該項目已成為融科技、體育與教育於一體的重要平台。
海陸模型足球團體賽:水陸激戰正酣,「父子兵」成亮點
海陸模型足球團體賽當日也是精彩紛呈。該賽事設立航海模型三對三與車輛模型三對三兩個小項,同步展開激烈對抗。選手通過遙控設備操控模型,在每場10分鐘的比賽中展開激烈角逐,以勝負累計積分,最終按兩項積分總和確定名次。
揭幕戰中,東道主廣東隊迎戰四川隊。海模對決節奏緊湊,雙方攻勢如潮,十分鐘內共打入8球;車模比賽則陷入膠着,最終以0:0戰平。
湖南隊在與福建隊的交鋒中表現出色,海模以9:3大比分取勝,車模也以4:0擊敗對手。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湖南隊中有一對「父子兵」——年僅8歲的戴嘉潤作為全場最小選手,與身為國家級運動健將的父親戴彬同場協作,共同亮相全運舞台,展現出項目在促進親子互動與培養默契方面的獨特魅力。
專家解讀模型賽事:全運新姿,強國戰略呼應
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副秘書長、本次比賽競賽委員會綜合協調處副處長涂永民介紹,航海模型涵蓋船舶、航海設備及相關場景的模型,在我國歷史悠久。作為一項現代運動,它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歐洲,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傳入中國。新中國成立後,航海模型運動迎來蓬勃發展:1958年,我國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航海模型比賽;1981年,中國選手首奪世錦賽冠軍。至今,我國航海模型運動員已累計摘得200多項世界冠軍。
車輛模型運動則於20世紀70年代傳入我國,從廣東逐步推廣至全國,約1997年被列為全國正式體育比賽項目。塗永民指出,中國作為模型製造大國,70% - 80%的模型產品用於出口,車輛模型比賽全部採用電力驅動,項目水平隨國家科技進步不斷提升。
本屆全運會中,航海模型時隔8年後重返正式項目,車輛模型則首次入選。涂永民表示,這積極響應了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的號召,項目兼具體育精神、教育意義和科技內涵。目前,我國航海模型和車輛模型的產業發展迅速,器材和裁判器材的生產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
涂永民進一步指出,航海與車輛模型項目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均有較高要求。比賽中,運動員需在長時間內保持高度專注並站立,身體素質面臨考驗;同時,由於模型運行速度快,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也至關重要,需要扎實的技戰術功底和長期訓練。從競賽層面分析,這兩項運動需要模型性能與操控者水平相平衡,其中操控技術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