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政府發言人今日(20日)表示,就昨日(19日)於鰂魚涌發現戰時炸彈的民眾撤離及拆彈行動,特區政府各部門迅速啓動應急機制,緊密協作,展現出高度專業與團結精神,安全有序地化解危機。在整個過程中,社會各界,包括關愛隊和社區服務機構積極支援協助,市民表現出高度秩序、充分理解和積極配合,體現香港市民的優秀素質,令這次危機得以有序妥善處理,圓滿解決。
警方昨日中午接獲報案,指北角濱海街16至94號一地盤發現一枚懷疑炸彈。警方派員到場調查及部署處理。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確認該枚炸彈為一枚二戰時期美軍空投的炸彈,呈圓柱狀,長約150厘米、重約1,000磅,內藏500磅高性能炸藥,有極高潛在危險。
保安局迅速動員近500名警務處、消防處、民眾安全服務隊(民安隊)及醫療輔助隊人員參與緊急應變行動,並即時啓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全力協調及支援跨部門應急工作。
警方行動前作周詳準備和部署,包括諮詢相關部門及與持份者協商,全面評估是次行動的影響,採取一切措施,包括疏散附近18幢商住大廈居民,以確保公眾安全及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爆炸品處理課人員由昨晚起處理該枚炸彈,至今日上午11時48分成功妥善處理,並隨即解封現場。
消防處在事件中共出動消防及救護車輛58架次,動員224名消防及救護人員;經風險評估後,亦部署一條消防喉及一隊煙帽隊,以及調派滅火機械人於策略性位置戒備。為配合爆炸品處理課的切割行動,以防於行動中對附近樓宇構成任何影響,消防處亦額外調派災難應變救援隊在場作戒備。另外,消防處亦配合警務處的大規模疏散行動,最後協助疏散了共2,887名居民。
此外,消防處亦聯同醫療輔助隊及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一同協助有特別需要的居民,共運送了5名身體不適的居民到醫院及6名有需要市民到適合地方安頓。於整個拆彈行動完成後,消防處亦統籌及協調相關部門,包括民安隊、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及社會福利署,並調派新引進的大型救護車,將8位有需要及行動不便的市民送回家中。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和民政總署亦全力支援警方的疏散工作。昨日民青局和民政總署透過地區網絡,通知受影響的大廈法團和管理公司,讓他們可及時通知住戶。東區35隊關愛隊全數出動,灣仔區關愛隊亦跨區作出支援。區議員以及關愛隊成員和義工亦在相關大廈和臨時庇護中心協助有需要的居民。
因應疏散行動,民政總署合共開設19個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居民入住。昨晚有近450名居民入住,相關民政處人員和關愛隊成員及義工於中心通宵提供支援,並為他們提供床鋪和飲食,包括安排早餐和午餐給在場居民。為方便居民,民政處昨晚亦安排旅遊巴接送居民到臨時庇護中心,今日亦安排將居民送返居所。在大雨下,關愛隊特別在上落車地點貼心協助居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並在大廈大堂設支援站以及時知悉和跟進居民的查詢。民政處亦特別於臨時庇護中心提供了獨立的休息地方,讓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帶同寵物一同入住。
民安隊在整個行動中,共動員超過100名隊員積極協助疏散工作,確保居民安全撤離。此外,民安隊指揮中心亦啓動運作,全力為行動提供指揮及支援工作。民安隊也派遣隊員協助設置臨時庇護中心,並為入住的市民提供所需支援。當炸彈危機解除後,民安隊員協助受影響的居民安全有序地返回住所。
醫療輔助隊於是次行動中調派5輛救護車及47名隊員,於市民疏散期間在現場候命,並在完成爆炸品拆除工作及現場解封後,協助載送6名行動不便的市民返回住所。
此外,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24小時運作,各項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有序暢順實施。因應鰂魚涌一段英皇道來回方向一度全線封閉,署方通宵督導和協調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做好穩妥部署和應變,調整受影響的服務,務求把對乘客出行的影響減至最低。隨着受影響道路分階段重開,署方聯繫專營巴士營辦商和電車公司迅速跟進,在確保安全穩妥後,安排受影響服務在中午過後陸續恢復行走正常路線;港鐵亦重開鰂魚涌站一度關閉的出入口。運輸署並通宵透過其網頁、電台、電視台、「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等發布最新交通消息和呼籲,便利市民提早計劃行程。
政府發言人表示,這次炸彈危機得以迅速、安全地順利處理,全賴各政府部門緊密協作、堅守崗位,以及關愛隊、社區服務機構和受影響市民的積極配合與支持。特區政府感謝市民和參與組織及機構的支持與合作,令這次危機得以成功化解。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