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ISO/TC 349)第一屆年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ISO/TC 349由中國提出並於2024年3月正式獲批,目前共有32個參與成員國,16個觀察成員國,秘書處設在故宮博物院。2025年9月,ISO/TC 349完成了全球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項國際標準提案《文化遺產保護 館藏文物防震 總體原則與要求》的立項與工作組(ISO/TC349/WG1)的成立。

據悉,今次會議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聯合承辦,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ISO/TC 349 A級聯絡組織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的80餘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本屆年會的正式會議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主席王旭東主持。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央秘書處技術項目管理官員安娜·卡特琳娜·羅西宣講了ISO組織、國際標準制修訂程序與ISO在線標準制定平台(OSD)的使用,全體代表聽取了ISO/TC 349委員會秘書處與A級聯絡組織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的工作報告,國內外技術專家宣講了7項國際標準新提案,並進行了熱烈且富有成效的討論。

會議決議各國專家提出的5項國際標準提案將在會後開啟立項投票程序,其中包括中國技術專家提出的《文化遺產保護—壁畫—病害分類》、《文化遺產保護—絲織品文物病害分類》和《文化遺產保護—古陶瓷—科學表徵》三項國際標準提案,同時由中國專家牽頭成立「書畫文物保護」預研項目工作組開展國際標準預研工作。2026年,ISO/TC 349第二屆年會將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19日舉行的年會開幕式上表示,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是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發起國和秘書處承擔國,中國將繼續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與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為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推動全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均衡、可持續發展。
王旭東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旨在為各國代表提供了深入交流、分享經驗的平台,故宮博物院作為ISO/TC 349秘書處承擔單位,將全力支持秘書處工作,全面提升秘書處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以全球視野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與全球夥伴一起制定更多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
安娜·卡特琳娜·羅西表示,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越來越受到ISO和世界各國的重視。中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具有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基礎。ISO/TC 349的秘書處自成立以來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未來希望與全球利益相關方一起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秘書、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主任曲亮在受訪時表示,作為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標準提案,《文化遺產保護 館藏文物防震 總體原則與要求》已正式立項,該提案是針對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中對防震領域的一般性要求。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ISO/TC349/WG1文物防震工作組召集人葛家琪表示,按照國家文物局部布署,團隊在近年強地震頻發的中國西南、西北等地的20餘個博物館中實施了防震保護項目,其中3個博物館的1245件文物經歷6.2級以上強地震考驗,文物無一受損,證明了我國館藏文物防震技術的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性。他並表示,文化遺產防震保護國際標準工作組已具備成熟的理論方法體系、成功的實踐經驗和廣泛的國際專家系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