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深化改革強化管治 鞏固優勢推動創新

2025-09-19 04:17:27 評論

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

行政長官李家超前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以清晰的戰略視野和務實的執行路徑,為香港的未來描繪了一幅雄心勃勃的藍圖,不僅延續提升既有政策,還對香港具體治理方案作出戰略升級,其核心可歸納為「四個更加」,有力構築一個推動香港邁向新階段的行動框架。

「四個更加」包括:

一、更加聚焦明確。今年施政報告,經濟篇幅比例佔逾半,凸顯本屆特區政府在新時代新階段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有強烈意志和深遠布局。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香港的發展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過去五年的施政報告,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頻次逐年上升,清晰地表明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重要支點。

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賦予其跨部門協調和資源調配的實權,破除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實現頂層協調和高效決策,還提出了多項實質性新措施,包括精簡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徵收和審批程序,並推出「按實補價」減低北都區補地價資金成本。

整合部門資源協同發力

二、更加突出系統性執行能力。施政報告直面過往特區政府治理中「各自為政」的痛點,着手提升系統性執行能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設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整合各部門力量,形成一個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平台,從市場情報、政策對接到實地開拓,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的支持。這是一種從「單兵作戰」到「集團軍作戰」的模式轉變,體現資源整合、協同發力的系統思維,非常值得肯定。

與此同時,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強化部門首長的責任擔當。新措施的目的,並非要動輒懲罰部門首長,而是為了激勵整個公務員體系變得更具執行力、更能回應社會訴求。

三、更加注重長短線任務結合。在短期任務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了多項紓解民困、刺激經濟的舉措,例如預留開支加強支援照顧者、豁免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等。在長線布局上,最顯著的莫過於對土地和教育這兩大基礎要素的堅持。施政報告具體提出未來十年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除滿足發展需求,亦讓特區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

教育方面,興建北都大學城的規劃極具戰略眼光。這不僅是硬件擴張,更是對香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投資。

施政報告又明確提出,在保持本地大學生名額的前提下,大規模擴大非本地生學額。此舉短期內能增加教育產業的收入,刺激相關消費;長遠看,又可以匯聚全球優秀青年人才,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和科研實力,為香港打造亞洲乃至全球人才樞紐奠定堅實基礎。

活用創科改善民生

四、更加聚焦重點以發揮香港優勢。施政報告清晰地將人工智能(AI)、金融、人才和醫療健康列為重點突破方向。金融業是香港的核心優勢,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包括深化互聯互通、發展綠色金融以及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等。將AI提升到戰略高度,則顯示了擁有五家世界一百強高校的香港,謀求在科技新賽道上搶佔全球高地的雄心。通過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及推動AI技術在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深度應用,令香港成為區域性AI研發和應用重鎮。

醫療健康作為新增的重點領域,反映着特區政府積極搶抓後疫情時代的產業機遇。施政報告積極推動醫藥產業建設,包括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發展中醫藥,以打造全球領先的醫療創新樞紐。具體措施包括委託本地大學開展以AI協助肺癌篩查、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為集聚更多人才推進發展,施政報告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人才戰略體系,包括吸引指定技術專才來港,推動產學間人才流動;明年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周」;加強外訪及海外宣傳,強化與內地城市合作,合力招攬海外人才;以及舉辦更多線上招聘會、直接職業配對及共融活動。

總括而言,今年施政報告承繼了李家超一貫的務實、進取施政風格,值得我們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