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在風雲變幻的全球格局中,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第四份施政報告,為香港這艘巨輪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海洋中指明航向,不僅是對過去3年施政成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路徑的戰略規劃。這份報告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其將「改革」置於全域核心的前瞻性布局,展現出行政長官作為「當家人」和「第一責任人」的擔當與進取,反映了香港社會團結開創美好明天的共同心願。
兼顧當前痛點與長遠謀劃
施政報告將改革理念貫穿全篇,體現了深刻的戰略思維。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構的當下,改革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經濟體,唯有以改革應對變局,以創新開拓新局,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施政報告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強化治理、產業發展、國際中心優勢發揮、民生改善等各方面提出的新措施,不僅針對當前痛點,更着眼於長遠發展,展現出特區政府識變、應變、求變的敏銳與果斷。
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享有獨特優勢:既保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又能受益於內地的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施政報告提出發揮香港國際中心樞紐優勢,正是對這一制度的充分運用。未來香港應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強化與內地城市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藉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香港需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和技術封鎖不會阻擋香港前進的步伐,反而會更加堅定香港自主創新、擴大開放的決心。施政報告中展現的改革勇氣和創新精神,正是香港應對挑戰的最佳武器。通過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競爭力,香港必將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創造確定性,在變革的時代中引領變革。
回顧歷史,香港總是能在挑戰中找到機遇,在變革中實現飛躍。從製造業中心到服務業中心,從區域城市到國際都會,香港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香港再次以改革為鑰匙,開啟未來之門。施政報告描繪的藍圖令人振奮,但更重要的是將藍圖變為現實的決心與行動。
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香港需要深化改革開放,提升競爭優勢,增強發展動能;需要關愛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凝聚社會共識;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機遇,貢獻國家所需。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站穩腳跟,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施政報告是新征程的起點,而非終點。全港社會各界應當積極回應施政報告的規劃,以主人翁精神參與改革、推動創新、促進發展。商家企業應加大投資、拓展業務、創造就業;教育科研機構應培養人才、攻關技術、促進轉化;市民大眾應提升技能、擁抱變化、共建家園。只有特區政府與社會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才能將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