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對新一份施政報告,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建議,當局可分三階段下調或取消股票印花稅,預計降低交易成本能推動大額高頻交易,增強市場深度。此外,GEM板因各項規定及審批導致整體缺乏活力,未能充分發揮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援作用,可借鑑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分層制度,針對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設立差異化上市標準。
倡GEM推分層上市標準增活力
GEM在港股市場一直是個尾大不掉的難題。陳志華表示,在現行市場架構及相關上市規定下,大部分處於高增長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因各種原因無法在港交所(0388)上市。雖然《GEM上市規則》無盈利規定,但其對營業現金流、市值的規定,以及研發費用金額要求和漫長的IPO審批程式,致使GEM整體缺乏活力,對投資者和發行人吸引力偏低,將規模較小但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他建議,港交所可借鑑納斯達克的分層制度,針對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設立差異化的上市標準。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可放寬現金流或收入要求,除現有財務資格測試外,增加更多維度的評估指標,如用戶增長數、市場份額等。對於新興行業、潛力大但短期盈利不明顯的公司,給予更多上市機會。
股票印花稅方面,陳志華建議階段性下調或取消印花稅,為減低對政府收入的影響,可分三階段進行。首階段進行試點下調,6至12個月內印花稅由0.1%再下調。在第二階段,進一步減免稅收,12至24個月內,印花稅由首階段再下調。並推「印花稅抵稅」機制,預期交易量會較首階段增加。第三階段則全面取消稅收,在24至36個月內全面取消股票印花稅,且同步修訂交易徵費以維持監管及交易所運營資金,預期港股交易成本可以降至全球最低之一,並能增強市場深度。
籲改善警示機制 減市場衝擊
陳志華亦認為目前監管當局的機制也有改善空間。他表示,在現行機制下,監管警示的公開披露常伴隨股價劇烈波動,警示存在「突發性」問題,即當前做法猶如「主動引爆」,缺乏預警期。由於監管機構掌握關鍵資訊,而市場(包括小股東)在警示發布前,完全被蒙在鼓裏。這種資訊落差,客觀上使小股東與大股東同處被動,甚至因缺乏緩衝而承受更大衝擊。
他建議,監管當局應檢視現行程序,例如給予責任方改正的機會,公平地讓主要股東或公司,有時間採取實質行動改善股權結構。同時,監管機構要嚴格監控主要股東及上市公司的交易行為,防止內幕交易或不當減持,確保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對於股票期權,他指出,由於股票期權巿場的大部分交易都與套利及對沖活動有關,因此其發展可為整體市場增加額外的流通性、強化價格發現機制、提高巿場效用及深度,從而使其他巿場產品受惠。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交易量,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設快速納入機制推股票期權
該會建議,本港應設立一套精準且高效的快速納入機制,針對條件合適的股票,迅速推出每周及每月股票期權,以改善股票期權產品的廣度與深度,優化市場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避免讓美國市場在該領域一枝獨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