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曾陷入真假之爭的青海「秦始皇遣使採藥崑崙刻石」,迎來最新進展。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蹟司司長鄧超在1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經審慎研究,認定為秦代石刻,定名為「尕日塘秦刻石」。「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亦是中國目前已知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補史之缺,意義重大,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命名「尕日塘秦刻石」
今年6月8日,《光明日報》刊發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研究員《實證古代「崑崙」地理位置—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採藥崑崙」石刻》一文,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鄧超表示,國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工作專班,調集石質文物保護、秦漢考古、古文字學和書法篆刻等領域專業人員集中科研攻關,兩次赴現場調查,獲取了石刻本體與賦存環境等科學數據,組織多學科專家兩次召開論證會,多角度論證形成專家意見。經審慎研究,認定為秦代石刻,定名為「尕日塘秦刻石」。
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
據介紹,「尕日塘秦刻石」是中國目前已知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卓讓村,地處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號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約200米,海拔4,306米,處於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文字刻鑿壁面總長82厘米,最寬處33厘米,刻字區面積約0.16平方米,距地面約19厘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風格屬秦篆,保存較完整的文字信息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專家此前表示,簡單翻譯就是秦始皇派五大夫翳率方士去崑崙採藥。翳乘坐秦始皇37年3月己卯日的車到達這裏,翳計算來程約250里。
鄧超表示,經高精度信息增強技術,刻石文字可見明顯鑿刻痕跡,採用平口工具刻製,符合時代特徵。經礦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現代合金工具鑿刻的可能。刻痕內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風化次生礦物,經歷了長期風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已核定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鑒於尕日塘秦刻石的重要價值,國家文物局已指導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門,已將刻石核定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視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管理,並將在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遴選中予以重點關注。
高科技助鑒真偽
●經高精度信息增強技術,可對文物本體在沒有任何接觸和損害的前提下,進行數字化採集,通過分析、處理、應用,可將清晰度提高40%至90%。
●採用微距攝影技術採集刻石文字筆畫的刻痕特徵,分析結果表明刻石文字可見明顯鑿刻痕跡,採用平口工具刻製,符合時代特徵。
●採用便攜式熒光光譜儀等,經礦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現代合金工具鑿刻的可能。
●採用自動礦物電鏡分析刻石的礦物成分、分布規律和顆粒特性,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