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鍇華)「2025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昨日舉行總結分享會。今年實習計劃時長4周至8周,共有592位同學參與計劃。有參與今年計劃的實習生代表表示,實習不但讓他們更了解內地的發展,更讓他們從另一角度了解香港的發展。
計劃踏入第十年 增3間主辦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自2015年起與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作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今年實習計劃踏入第十年,規模亦進一步擴大,在3間新主辦機構加入下,共有16間香港非政府機構參與,合辦21個大灣區實習項目,覆蓋大灣區8個內地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及江門。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廣東省港澳辦副主任龍廣艷、「2025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召集人徐小龍等昨日在總結分享會上致辭(詳見配稿)。
在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實習的蕭祖成,其間主要做產業和政策研究,亦參與了行政及活動管理的工作。「我實習的單位是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當中牽涉到與香港的合作事務,亦可以從另一角度了解香港的發展。」他說,香港的發展大多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有交流合作,除了在香港實習,他也想回內地實習,了解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發展。
另一實習生代表余雨彤以「高效」來形容廣州。她的實習地點在廣州珠江新城附近,每日上下班時看到摩天大樓,街頭車水馬龍和白領們行色匆匆,令她深切感受到廣州的現代化氣息。
除了現代化之外,她更看到這座城市的另一面,感受廣州街頭的煙火氣和人文溫度。她認為廣州作為一座浸潤於傳統嶺南文化的「雙面城市」,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兼具溫度,不僅為渴望奮鬥的青年提供了優質的平台與機會,還兼容並包充滿暖意,讓人擁有一種「家」的歸屬感。
「今次實習讓我對企業價值觀有深刻的感受。」實習生代表王佳依說。她實習的企業秉持「資本向善」理念,如捐贈獎學金支持教育事業,及組建童聲合唱團傳承山區文化等。其間,她又參與了企業的公益活動,例如公司團建時組織員工一邊登山、一邊撿拾垃圾等。這些價值觀對她產生頗深的影響,當她回到香港後與朋友登山時,也會提醒朋友自備垃圾袋,並在沿途撿拾垃圾,「在這數十天的實習期間,不僅學會與私募基金相關的知識,這些企業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