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去敦煌看壁畫,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飛天、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可是,如果你仔細查看,就會發現壁畫裏也藏着很多「接地氣」的生活畫面——人們在田裏勞作、挑水灌溉、牛拉犁走過田埂……這些場景,這些千年前的農耕生活,會鮮活地展現在你面前。
你會看到,在春天的耕田與播種。
在莫高窟第445窟裏,有一幅非常有趣味的「耕作圖」。畫面裏,農夫牽着牛在田裏翻地,旁邊有人播種,有人挑糧,還有人打場、揚場,幾乎把農忙的一整套流程都畫下來了。更特別的是,畫裏出現了一種叫「三腳耬」的農具,可以同時開溝播種蓋土,相當於今天的播種機雛形。看着它,你會忍不住感嘆:原來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的農具就已經有這麼多功能了。
你還會看到,在夏天,田間地頭農民的日常生活。
在116窟,壁畫裏的氣氛就更生活化了。一邊是農夫戴着草帽,正蹲下身子收割麥子;另一邊,一個婦女提着水罐,肩上還扛着竹籃,快步走來,好像在喊:「快點回來吃飯啦!」這畫面透出世俗生活裏的家常和親切,就像一張定格的古代動漫繪畫,會讓今天的人們感受到農耕不僅是辛苦的勞作,還有一家人之間的溫情互動。
你還會看到,秋天裏務農的工具與勞作。
在榆林窟第3窟,佛與菩薩像身旁出現了農耕、釀酒、冶鐵的場景。宗教和世俗交織在一起,彷彿在提醒大家:佛國即是人間,修行也離不開柴米油鹽,人間煙火畫裏的工具細節豐富,鐵鍬耙子一應俱全,這些都會成為研究那個時代生產生活的「圖文資料」。
當然,你還會看到農耕生活帶來的收穫:打場與揚場。
壁畫裏也畫了不少打穀場景,有的農人揮舞連枷獨自敲打,有的兩個人對打配合着節奏,稻穀顆顆落下,彷彿還能聽見「啪啪」的節奏聲。這種勞動場景,透露出一種熱鬧又快樂的喜悅。這是壁畫裏,描繪農民們一年後豐收的景象。
除了人們的農耕生活,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裏,還有很多「牛」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畫面,「二牛抬槓」「牛拉車」「一人一牛耕地行進」,還有牛在悠閒吃草等景象,牛與人和諧相處,組成敦煌壁畫中生動活潑的生命狀態。
在莫高窟佛國莊嚴的壁畫裏,敦煌的畫師們,卻沒有忘記留下屬於凡間的煙火。農耕的身影、生活的細節、家庭的溫情,都在這些壁畫裏被記錄了下來。
這也在提示我們,極樂淨土不是遙遠的夢想世界,它就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今天走進這些洞窟,不只看見了飛天和佛光,還能看見千年前,百姓們日常的笑聲、勞作中的汗水和付出後的希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