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正致力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教育評議會昨日舉行記者會,就新年度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將香港的國際教育樞紐方向從高等教育延伸,進一步於中小學全面推動「門常開」招生,以大灣區內地城市先作試點設立中小學來港學生簽證/註制度,放寬自費入讀本港中小學,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等,把香港打造為「亞洲求學之都」。
活化空置校舍作住宿
香港教評會會長何漢權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近年正配合國家「教育強國」方向建設教育樞紐,但目前焦點集中於高等教育,建議由特區政府教育局與保安局等部門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研究設立中小學學生簽證/註制度,先以大灣區內地城市作試點,並逐步擴至全國以至東南亞等地區的非本地學童來港就學。入讀資助中小學者需要繳交額外學費,以免影響港童享有免費教育的機會。政府亦可下調私營及直資學校本地學生的收生比例,節省相關撥款並紓緩資助學校收生不足問題。
在學位配套與住宿方面,教評會建議結合市場機制加上政府支援,包括由外地家長自行安排子女在港生活,由政府統籌現有資源、活化已停用或空置校舍等,作為學生住宿或過渡性安置,「見縫插針」以提升接納學生的能力。
就輸入人才子女來港就學情況,何漢權建議教育局設立官方平台支援他們覓校與報名,亦可考慮在審批階段引入子女在港就讀的積分,以吸引人才安排子女隨行來港。
教評會同時建議,香港高中應開設必修但不設公開試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科,回應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以及在現有STEAM教育框架下,將人工智能內容獨立抽出,建立清晰課程與培訓架構並與產業界緊密銜接,訂立十年目標培育AI新一代。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