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港首半年957名大專生遭詐騙共失逾億元 本地生佔逾六成多涉網購案 港漂遇租樓騙局趨增 警推針對性教育

2025-09-12 04:24:08 香港
●警方統計數字顯示,今年首半年共有957名大專院校學生被騙。左起: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商罪科高級警司羅國凱、理工大學徐鑫教授。香港文匯報記者曾立本 攝
●警方推出全新「乖巧寶寶」反詐推廣主題車。香港文匯報記者曾立本 攝
今年首半年大專生遭遇各類騙案數字
內地學生受騙類型及損失

今年首7個月,香港警方共錄得24,644宗詐騙案,涉款總額43.4億港元,整體騙案宗數的增幅有放緩趨勢,顯示警方和各界反詐措施見成效。至於受到關注的大學生受騙案件新趨勢,今年首半年共有957名大專院校學生被騙,當中644人為本地生,313人是「港漂」內地生,總損失金額約1.086億港元。本地生多數墮網購詐騙,內地生則較多時深陷涉款金額較大的假冒官員電騙案,「港漂」總損失佔學生騙案金額的55.5%。另外,內地生今年遇到的租樓騙案亦有上升趨勢,警方將根據最新趨勢作出針對性宣傳和教育,提升學生防騙意識。●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立本

根據警方統計數字,今年首半年大專院校學生中招的七類主要騙案,網購和電話騙案分別佔首位和次位,其中網購騙案共錄得422宗(44.1%),涉款約765萬元,佔整體損失金額7%,其中逾300宗涉本地生,大部分案件與網購演唱會門票和二手平台買賣有關。

宣傳見效 港漂生更警覺電騙

至於港漂生,共有98宗捲入網購騙案中,比去年同期的31宗大幅上升。同時,在香港和內地相關部門聯動教育宣傳措施下,港漂內地生遇電話騙案的數字下降幅度明顯,今年首半年共有58宗及涉款4,823萬港元,較去年同期98宗及損失8,668萬元,分別下跌近41%及逾44%;但涉假冒官員及假客服的電話騙案,令港漂生損失最慘重,相關騙案金額佔內地生總損失八成,平均每宗騙案損失83萬港元,遠超其他類型騙案和本地生損失,亦是本地生平均損失金額的4.5倍。

另外,港漂生遇租樓騙案突然激增,今年首半年共錄得17宗及損失208萬元,但去年同期則沒有同類案件發生。

今年1月至7月,涉內地生損失最高的案件,事主為一名25歲博士生,因誤墮假冒官員電話騙案損失1,097萬港元。今年4月,事主收到假冒香港入境處的留言,稱他名下多個銀行賬戶涉及金融騙案,電話被轉至假珠海市公安局,騙徒向他展示偽造文件施壓要求配合調查,事主將逾千萬港元資金存至指定賬戶作監管。其後騙徒再要求他加碼轉賬時,被銀行發現賬戶有可疑,銀行職員遂要求事主前往分行及通知反詐騙協調中心;事主經警員詳細解釋後,意識到遇上騙案。

有內地生當騙徒跑腿被捕

今年亦有數名港漂生因參與詐騙被捕。最新一宗案件,一名19歲內地來港大學生涉替「假冒官員」詐騙集團做「跑腿」,冒充廉署人員向另一名騙案受害人派發所謂「公函」,訛稱受害人涉洗黑錢等罪行,該名受害人不虞有詐,按指示繳付保證金以示清白。直至日前,這名內地生犯案時被大廈保安員發現有可疑而報案,警員到場拘捕他,初步相信他最少涉3宗騙案,總金額879萬港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表示,警方注意到本地生和內地生誤墮騙案類型及趨勢有所不同,例如投資騙案受害人中以本地生佔85.7%,而內地生多為租樓相關騙案的受害人;而損失方面,內地生損失主要集中在電話騙案,本地生損失則分散於不同類別。因此,警方針對本地與內地學生騙案特性,今年開學季將舉辦32場防騙教育講座及宣傳活動,包括透過大學鼓勵新生完成網上學習套件、與銀行和地產中介合作派發「乖巧寶寶」防騙單張和貼紙、實施學生銀行賬戶監察機制、推出防騙廣告宣傳片、推出全新「乖巧寶寶」宣傳品及宣傳車。

他又提醒學生,要防範「騙上騙」詐騙案件,騙徒會誘騙受害人轉賬後,再慫恿受害人參與所謂「特務」行動,訛稱只要完成行動,便可以取回自己失去的金錢。這類案件早前也有發生,涉案學生最終不單損失金錢,還需要負上刑責;警方重申,明知對方是騙徒仍協助犯罪活動,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