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剛 立法會議員
以「合作求變 共建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0日至11日在香港隆重舉行,逾6,000名全球政商領袖齊聚,達成36項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協議和交易,總值近10億美元。這一盛況充分彰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成果,亦讓全球感受到香港的吸引力與獨特價值。此次盛會更印證,在「一國兩制」制度保駕護航下,香港積極投入「一帶一路」建設中,「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愈發清晰,將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年來,通過深化戰略對接與政策協調,截至2023年10月,已促成了超過150個國家與30多個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成功建設了多個標誌性項目,推動了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建設了3,000多個務實項目,帶動了1萬億美元的投資。「一帶一路」倡議對支持發展中國家充分發揮自己優勢推進工業化、推進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各國之間相互分享發展經驗和成果,為解決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開闢了人類共同發展的新路徑。
香港有廣闊合作空間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0月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所言,「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闢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台。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並將使共建國家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
隨着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相關項目的資金融通及管理變得日益重要。香港擁有全球領先的自由金融市場、完善的監管體系及高度開放的資本流動環境。論壇期間促成近10億美元的企業協議,涉及金融、科技等領域,凸顯香港在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融資機制框架,香港要充分發揮「兩制」及自由港優勢,發揮好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作用,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與共建國家的雙邊本幣合作,構建有利於共建國家與地區協同發展的新金融機制。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化國際產能與投資等經濟合作,建立健全多雙邊經濟合作機制;推進與相關國家規劃對接、政策磋商、市場對接、項目合作、爭議調解;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與更多有意願的「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因地制宜採取貿易、工程承包、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多元合作;繼續與有條件的國家搭建合作平台,拓寬多元合作項目的市場化融資渠道;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機制,將法律法規確定的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制度落地落實,為「一帶一路」投資項目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發揮優勢 服務國家所需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使其成為連接內地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節點。論壇期間的企業協議涉及科技、教育等領域,凸顯香港在創新科技研發領域中的角色。打造「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繼續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扎實推進科技人文交流、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和科技園區合作等舉措。充分發揮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集群的優勢,推動可持續發展技術專項合作計劃、創新創業專項合作計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打造開放、公平、公正、法治保障的創新科技發展國際空間。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多年的成功舉辦經驗及豐碩成果,再次證明了香港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不可或缺。香港需以普通法體系為支點,以金融和專業服務為雙翼,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創新科技發展為推動力,將「兩制」優勢轉化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強大動能。通過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香港特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的協同共贏發展。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