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馬季開鑼,雖然熱帶氣旋襲港天氣欠佳,但仍澆不熄一眾馬迷的熱情。除了博彩之外,賽馬活動包含多種趣味,有待進一步發掘。特區政府致力打造賽馬活動成為旅客沉浸式體育旅遊體驗,有關方面在活動宣傳以及養馬業務等方面應加大投入,推動賽馬活動為本港文旅產業增添色彩,成為一項文旅精品。
一向以來,本港賽馬活動的形象都離不開博彩,而賽馬場面緊張刺激、投注玩法繁多,加上香港的馬場現時是全國唯一舉行定期職業賽馬的場地,確實能夠吸引眾多市民和海外旅客參與其中。就如昨日馬季開鑼,場內觀眾的喝彩聲此起彼落,與馬匹疾跑的鐵蹄聲相互呼應,還有歌星藝人在舞台上載歌載舞,一幅「馬照跑,舞照跳」的影像,正是香港繁榮安定的標誌。
香港賽馬會總裁應家柏日前透露,馬會28%的投注額來自海外「匯合彩池」,約有10%至20%的旅客在港見證大型賽馬賽事,可見賽馬活動有強大潛力吸引境外旅客訪港。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賽馬旅遊等具特色旅遊產品,加強香港魅力之都的吸引力。去年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亦提到,特區政府會聯同香港賽馬會進一步推廣賽馬旅遊,為旅客創造沉浸式的體育旅遊體驗,吸引旅客配合國際賽程、表演活動及主題賽馬日等來港參與賽馬旅遊活動。故此,賽馬活動再不應只流於博彩。
已故著名馬評人董驃有名句謂:「看人察言行,量馬觀步姿。」欣賞賽馬,除了看馬匹在比賽時的速度,馬匹平日操練、牧養都是專門而有趣的學問,其矯健的步姿都是來自練馬師團隊的悉心照料,這些環節都值得讓公眾認識。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比賽項目在香港沙田馬場舉行,這讓世界對香港的賽馬設施有嶄新的認識;即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賽馬會將會全力支持於深圳光明區舉行的馬術賽事,包括參與光明馬術中心的設計工作,以及在比賽時提供馬診所和釘蹄的服務支援,令本地養馬科學以及賽馬設施水平通過一場考驗,這些都為賽馬活動未來進一步發展打下厚實根基。
近年香港賽馬會提出多項新舉措,包括研究在不接觸博彩設施的情況下,讓家長帶同兒童進入馬場參觀、親近馬匹;又推出針對高消費海外旅行團的體驗套票,讓旅客在馬場廂房邊觀賞晨操和賽事,邊享用自助餐和品酒。賽馬會也翻新沙田馬場內部設施,增設「連薈」及「天馬驛」,運用數碼科技裝置讓訪客沉浸體驗賽馬樂趣。這些都力求突出賽馬活動「賽馬」的成分而改變「博彩」、「兒童不宜」的刻板印象。人們不但可在場內欣賞頂級賽馬,更能真正認識賽馬活動及其背後的文化。
香港賽馬活動已有近180年歷史,見證了香港的風雨滄桑,具有強烈的香港文化象徵,是本港的旅遊金名片,因應香港的發展因時制宜,能令賽馬活動經得起歲月考驗。未來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應積極向海外市場推廣賽馬活動,將其塑造成娛樂消遣性質活動,令香港兩個世界級馬場成為非單靠博彩營利的旅遊項目,提升賽馬活動的層次與吸引力。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