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美主流媒體正向報道與戰略關切並存

2025-09-08 04:24:32 內地
●香港《文匯報》閱兵報道量居港媒之首。

香港文匯報訊 本次九三閱兵不僅在亞洲地區引發高度關注,也成為美國主流媒體與政界的重要觀察對象。根據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大數據挖掘和分析發現,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對閱兵活動有一些正面報道。部分報道指出,3日舉行的閱兵式展現了中國軍隊的高度協調能力與戰略力量,超過1萬名官兵與數百件現代化軍事裝備沿長安街參與了這場盛大儀式。媒體普遍認為,此次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紀念,更向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釋放出「中國崛起不可阻擋」的戰略信號。大量網民亦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精神」表達尊敬與讚賞。

然而,部分美國媒體則持不同觀點,將中國在閱兵中集中展示新型軍事裝備與前沿科技視為一種潛在的「武力警告」,並表達對中國軍事現代化步伐的擔憂。這類報道認為,中國軍事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能對西方長期以來所維持的軍事技術優勢構成挑戰。

由於中美兩國時差12小時,閱兵舉行時正值美東時間周二(2日)晚間。特朗普在閱兵進行期間於社交媒體發文祝願中國人民度過一個美好且長久的慶祝日,顯示其對活動本身的基本關注與外交禮貌。特朗普於當地時間周三(3日)進一步在公開場合表示,他觀看了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他們希望我在看,我當時確實在看。我和他們關係很好。」根據白宮當時發布的影片資料,特朗普在與波蘭總統納夫羅茨基會晤期間補充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美麗的儀式,我認為它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特朗普為全球和平穩定埋下潛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閱兵結束後兩天內,於9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將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正式更名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重啟一項自20世紀中葉廢止的歷史舊稱。該決策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意在重塑美軍形象,強化「以實力求和平」的戰略訊號。然而,此舉亦被認為與特朗普一貫自詡的「和平總統」形象存在矛盾,並可能加劇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全球和平穩定埋下潛在風險。

研究指出,美國媒體與政界對中國九三閱兵的回應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一方面,部分主流媒體與政治人物對中國軍事實力與儀式規模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有觀點將其置於戰略競爭與安全焦慮的敘事框架下進行詮釋。這種輿論分歧反映出當前中美關係下的戰略互疑與認知差距,亦突顯國際輿論場對中國崛起所持的多重視角與複雜情緒。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