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草】狀元果性溫和 蘊藏樸素健康祝願

2025-09-08 04:10:01 教育
●圖為益智仁。 網上圖片

嶺南的風裏,總藏着些帶着辛香的故事。「似連翹子頭未開者,苗葉花根與豆蔻無別,惟子小耳。」說的是一種薑科植物的果實,像未開的連翹,植株與豆蔻很像,果子較小。這長在枝葉間一簇可愛的綠色果實有個響亮的名字——益智仁,同時亦有滿含期許的別稱——狀元果。據說從前有地主老來得子,孩子卻自幼體弱多病,遍尋名醫無果。後得仙翁指點,尋來八千里外的「仙果」。孩子食用後,身體漸強,症狀消失,還變得開朗聰穎,成年後科舉高中狀元。人們於是將它命名為「狀元果」。這顆最早載於《本草拾遺》的「仙果」,憑着溫脾暖腎的本事,躋身「四大南藥」,在千年本草史上,譜寫關於守護與期許的故事。

益智仁的名字,來得直白又懇切,只憑「功效」立名,是中藥裏的「務實派」。中醫講「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腎陽氣虧了,髓海失養,人便容易記不住事、反應慢,腦子就像是蒙了層薄霧。益智仁味辛性溫,恰能鑽進脾腎二經,像一團暖融融的火,慢慢焐熱虧虛的陽氣,讓氣血順着經絡滋養到髓海,把那層霧輕輕撥開。它不是直接「提升智商」的「神藥」,而是幫人們把虧空的底子補好,讓神志清明起來——這種「間接益智」的巧思,藏着古人對身體的細膩洞察,也讓「益智仁」三個字,成了最樸素的健康祝願。

若說名字裏還藏着期許,那藥用價值裏便滿是實在的守護。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裏記下它的本事:「止嘔噦。」這顆果實最讓人動容的,是對孩童的溫柔守護。它可治小兒遺尿,也可治小兒流涎,把益智仁加進理中湯裏,溫脾開胃的同時,還能把多餘的涎水收住。生長發育慢、脈象遲緩,在六味地黃丸裏加些益智仁,也能慢慢調理過來。它憑着溫和的性格,守護孩子的健康——身體健康,精神也就跟着充足,智力自然也隨之增長,讀書聰明伶俐,真讓「益智仁」的名字名副其實。

「益智」之道 不在急功近利

這顆帶着暖意的果實,還曾寫進文人的詩行裏。明代文人王佐寫過一首《益智子》:「花開三節去年豐,今歲無花苦歲凶。益智不如多益飽,免教饑餒怨春叢。」詩裏的「益智」一語雙關,既是指這顆藥材,也是指「追求智慧」。王佐看着豐年與凶年的對比,輕嘆「先顧溫飽,再談智慧」,字裏行間滿是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和關顧。細品之下,這又是對益智仁的另一種解讀。它從不追求「小聰明」的捷徑,而是守護「大安康」的基石——就像詩裏說的,若連肚子都填不飽,談何智慧?益智仁做的,正是幫人們把「安康」的底子築牢,讓日子能安穩過下去。把本草與民生揉進詩裏,讓這顆小小的果實,多了幾分慈悲濟世的人文溫度。

如今再看益智仁,總覺得它像一位在我們生活中沉默的守護者。嶺南的農戶會把它曬成乾貨,煲湯時放幾顆進去——益智仁配淮山、茨實,再加上瘦肉煮湯,溫脾補腎;配龍眼肉燉鵪鶉湯,一夜好眠;配黨參、白術、陳皮,加豬骨共煮成湯,健脾醒腦,適合用腦過度的年輕人。家長也可給孩子煮些益智仁粥,讓孩子夜不尿床、吃飯香。益智仁沒有名貴藥材的「架子」,卻憑着溫和的性子,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的煙火裏。

千年時光過去,益智仁依舊在本草典籍裏、在百姓的湯鍋裏散發暖意。它告訴我們,真正的「益智」從不是急功近利的追求,而是對身體的溫柔呵護,對生活的踏實守護。就像這顆果實,不張揚,不炫耀,只憑着溫脾暖腎的本事,守護一代又一代人的安康——這般藏在本草裏的溫仁與智慧,才是最動人的「益智」之道。金秋九月,剛剛開學,願家長和老師都像益智仁一樣,慢慢守護孩子的成長。

●金夢瑤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聯席總監、中國語言學系長聘講師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