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只是同學歲月遠

2025-09-08 04:08:07 副刊

若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提起人生,人們常常借用古人的詩句,慨嘆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生活裏如此,交友中也是如此,唯有同學聚會的時候,這種慨嘆才少了些。「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14個字,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或都沒有。說有,外形的變化頗多,說沒有,每個人都沒有完全脫離學生時期的容貌。年齡可以增長,形體可以改變,見識可以不同,但五官與生俱來,同學見面,辨識並不太難。

同學同學,關係非同一般,很多人從記事以來,就和「同學」在一起廝混,那程度親如兄弟,形同姐妹。大家同住一個村莊、一個街巷、一個城市。有的兩家一牆之隔,稱作近鄰,或村前村後,彼此鄉梓。上山下河,爬高上低,可謂青梅竹馬。甚至玩夠了打上一架,也要使上力氣,不一會兒陰雲散去,兩人再好成一個兒,整個孩提時代,就是這樣度過的。

學校生涯也這麼經歷過。小學時期,有歡樂、有落寞;中學時,有憂傷、有失意。有學習落後於人的孤單,有被老師批評過後的沮喪,也有紙條約會恐怕被人發現的忐忑,更有高考錄取之後那份有生以來的驚喜。這時候,憂傷的豁然開朗,暗戀的悄然隱退,一切宣告終止、一切亦從頭開始,偌大一個班級,剎那間風流雲散。

生活,從來就不缺少變數。是根草,生得也不盡相同,是朵花,開得也不太一樣。中學之後,大家紛紛離去,軍營、高校、機關、工廠,從此各奔東西。時間倉倉促促,萬事不能回頭。以上這些,還都只是序曲,新生活才剛剛開始。從此各自的人生,只能努力向上,拚出只屬於自己的輝煌。雖是同學,卻很少往來,從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哪怕是失敗,生活潦倒,也只能靠自己,每個人的生活都不過如此。

有人說,是同學,就千萬不要去聚會,那是婚外情的溫床。然而據我所知,同學之間的戀人,很難真正走進漫長的婚姻。真有情者,肯定不易拆散。我對曾經的同學,既尊敬又保持一定距離。我始終認為,看一片春草,遠一些才能看出它的深綠,看一朵鮮花,遠一些才能發現它的美麗。所以最好的同學,終究會成為兄弟,最好的友誼,是記在心裏。

近年來,各種聚會盛行,同學聚會更不新鮮。我也參加過同學聚會,是在工作十幾年後的一個春天。彷彿被春光召喚,兩位同學遇見,感懷中突然想起聚會,於是你傳我我傳你,聯絡起十幾個人。第一次聚會激動難抑,好幾天坐臥不安。聚會那天,事先打扮好,還化了淡妝,真正相聚時卻很簡單,也就在一起吃頓晚飯。大家互報了年齡,按長幼順序依次就座,席間你一言我一語,唇槍舌劍,互相抖落當年的糗事,每個人的過去都紛繁迥異。

在這十幾年裏,儘管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城市,但卻很少碰面,有的同學看着面熟,可名字記不起來了。有人故意賣關子,不許自報家門,也不許別人代替告知,昔日的老同學相見,目不轉睛地盯住對方,絞盡腦汁地回憶,這才想起對方姓甚名誰,記憶的閘門打開,便如抽絲剝繭,往事歷歷,變得愈來愈清晰。

聚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彼此重新溝通、重新熟悉。有人提議,以此次聚會為契機,長此聚會下去,並當場選出活躍分子當秘書長,很真誠、很鄭重,把下一屆的聚會名單、聯繫方式筆錄下來,留待來年聯繫。興奮如斯,大家無拘無束,開懷暢飲,彷彿又回到同學少年。有人信誓旦旦,同學是什麼?是一捆擰在一起的鋼條,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兄弟!

自那之後,我們又相聚了兩次,這期間有人升職、有人下崗、有人發跡……無論是身份,還是個人收入,漸漸都見了高下。再聚時,年齡不是問題,飯前就坐卻成了問題。官場的架子,個人的習氣,同學和同學間的大、小圈子,不遠不近,都能形成距離。不僅座次,還有官職、稱呼,無論怎樣安排,都有某種尷尬的成分。有時候覺得同學聚會,還不如和幾個關係鐵的老同學單獨約一頓飯,不用端着,隨便聊聊反而更有意思。同學聚會,變成虛玄客套,人脈積累,那份真誠、那份兒時的純淨與天真,早已找不到痕跡,像被風吹散的粉筆灰。

此後再有聚會,便有人使出各種理由,婉拒邀請。可惜我們的同學聚會,只保持了3年,無須宣布,即告結束,大家都心照不宣。偶爾有同學相見,提及皆是無奈、嘆息。至今天,不知不覺又是十多年。時光就這麼無情,總如白駒過隙,匆匆華年,於生命中去而不返。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