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曉旭)金管局最新宣布,正式推出《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第二階段2A部分原型,並展開公眾諮詢。繼去年5月推出第一階段目錄涵蓋四大行業、12項經濟活動,第2A階段將納入製造業和資訊及通訊科技業,令涵蓋行業增至六個,經濟活動增至25項,並引入「轉型」及「適應氣候變化」元素。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亦在《匯思》撰文表示,有關更新旨在回應市場對更多投資定義的需求,推動綠色金融持續發展,並邀請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分類目錄的進一步完善與應用。
引導資金支持區域內減排工作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政策)陳羿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第二階段目錄特別強調「氣候適應」項目,包括城市防洪設施、雨污分流系統等基礎建設,以提升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他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雖然本地碳排放量不高,但透過這套分類標準,可以有效引導資金支持區域內的減排工作。他引用渣打銀行最新調查指出,高達80%的高淨值投資者表示有意投資綠色轉型項目,顯示市場需求強勁。第二階段目錄更新將為市場提供更為清晰的可持續投資指引。
第2A階段在原有發電、交通運輸、建築和廢物處理基礎上,新增製造業和資訊及通訊科技業。金管局援引國際能源總署數據,製造業在2022年佔亞洲碳排放量超過23%,亦是中國第二大碳排放來源;而隨着數據中心能源消耗迅速上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更推動電力需求大增。金管局指出,將這些行業納入分類目錄,有助市場更全面地評估相關活動,並引導資金投向具減碳潛力的產業。
新階段另一特點是引入「轉型」元素,分為「轉型活動」及「轉型措施」兩類。所謂轉型活動,是指現時未符合綠色定義,但能在短期內顯著減少碳排放,或有潛力在指定時間內達到綠色標準的經濟活動;而轉型措施則是支持減碳的技術、流程、設備或材料,例如提升設備電氣化。阮國恒表示,界定轉型活動時參考了國際主流標準,同時考慮亞洲地區的實際情況,務實有效地推動區內低碳轉型,避免高碳設施因壽命長而造成「碳鎖定」。
下一步或納入鋼鐵水泥等重工業
在第一階段聚焦「減緩氣候變化」的基礎上,第2A階段亦新增「適應氣候變化」的類別,金管局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減緩」和「適應」雙軌並行。 香港近年極端降雨事件顯著增加,今年8月5日的雨量更打破該月最高紀錄。金管局指出,新階段率先針對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水災風險與水資源壓力,納入如安裝水資源監測設備等措施,旨在促進資金流向相關適應項目,幫助有效管理實體風險,並且發揮示範效應,提升社會對氣候適應的關注,為逐步增加該領域的投資奠定基礎。
目前分類目錄屬自願性質,旨在提供以科學為依據的評估工具,支持市場能力建設並推動更廣泛應用。阮國恒表示,分類目錄將秉持循序漸進原則,並廣泛徵求持份者意見。先就2A部分展開公眾諮詢,之後逐步擴展至2B及後續階段,下一步包括計劃納入鋼鐵、水泥等重工業,以及天然氣發電等活動和措施。長遠而言,金管局表示亦會考慮如何將香港分類目錄納入銀行監管政策,並就此與銀行業保持溝通,以提升標準在信貸及風險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