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高票通過聯合國-上合組織合作決議 表明國際秩序多極化趨勢加速上升

2025-09-07 17:48:00 國際

(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第79屆聯合國大會5日高票通過中國主提的「聯合國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包括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在內的近40國參與共提。決議高度肯定上合組織為促進地區和平發展、互信合作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積極評價上合組織為支持聯合國事業所作努力,支持聯合國系統同上合組織加強對話協作。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耿爽在聯大全會介紹決議草案時表示,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天津峰會的最大亮點是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中方倡議得到各方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大家一致認為,當今世界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理理念和治理體系,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正當其時。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對記者表示,第79屆聯合國大會高票通過中國主提的「聯合國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這是一次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外交勝利。首先,這一結果表明上合組織在國際體系中地位不斷提升,已經從區域性安全合作框架發展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支點。決議得到近40個國家的共同提案支持,反映出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上合組織所代表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既是對上合組織過去24年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多邊主義理念的再一次力挺。

沈逸認為,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角色尤為突出。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中國不僅推動天津峰會成功舉行,還提出了極具時代感召力的全球治理倡議。習近平主席在「上合+」會議上強調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和普惠發展,這些原則回應了當下國際社會對更加公正合理治理體系的迫切需求。各方熱烈響應,顯示出中國議題設置能力和凝聚共識的能力正在增強。

「中國在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期間,以務實合作與制度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大國擔當,為地區穩定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沈逸分析指出,從實際貢獻看,中國在主席國任期內發揮了幾個關鍵作用:一是通過高層外交把上合組織與聯合國緊密聯結,使這一區域組織在全球治理架構中獲得制度性確認;二是推動合作範圍擴展至能源、衞生、科研、教育、媒體等新興領域,展現務實合作的廣闊前景;三是以全球治理倡議為核心議題,引領國際社會思考如何彌補治理赤字、化解全球性挑戰。

「正如多國代表所強調的,這不僅是中國為上合組織賦能,更是為聯合國體系注入新的活力。」沈逸說。

在剛剛結束的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

沈逸認為,「全球治理倡議」是習近平主席在2025年9月1日提出的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之後的又一重大倡議,構成了中國推進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四位一體」戰略架構。三大倡議聚焦具體的問題議程,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角度為全球治理提供方向與支撐,強調戰略引領與理念塑造;全球治理倡議則關注行動,進一步在指導原則與全球治理架構設計與制度創新出五大原則: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以人為本和行動導向,旨在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它從戰略和制度層面對前三大倡議進行有機整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戰略規劃更加完善。

沈逸認為,全球治理倡議對全球治理體系與格局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有效的回應了在全球治理驅動力有效供給不足如何解決的問題,並勾勒了全球治理秩序演化應該遵循的基本指導原則。

沈逸表示,新的全球治理體系,應系統提升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全球治理倡議倡導「主權平等」,反對霸權主義,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平等決策提供製度支撐,有助於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

沈逸指出,新的全球治理體系,需要進一步強化國際規則的統一性與公正性。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全面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不搞「雙標」,反對把個別國家將小圈子內的遊戲規則強加於整個國際社會,有助於重塑規則基礎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沈逸續指,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堅決捍衛真正的多邊主義與聯合國權威。全球治理倡議,核心在於實質性推動和發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維護聯合國的中心地位,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全球公共治理增添制度力量。

「新的全球治理體系,聚焦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地,關注以人為本,彌合南北鴻溝。通過改革治理機制,讓不同國家的人民更好參與治理、共享成果,助力縮小南北發展鴻溝,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沈逸說,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強調用行動而非口號,務實推動行動與合作成果。全球治理倡議倡導「行動導向」,強調系統統籌、資源調動與可視成果,這將避免全球治理碎片化,提升治理效能與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實效。

沈逸表示,全球治理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作出的最新貢獻,有效的為新興大國和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實質性參與和推進全球治理良性變革的切實路徑和制度機遇,有望在未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演進,並在全球格局中塑造更為多極化、合作化和以人為本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