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中樂團將於9月12及13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第49樂季開幕音樂會《絲語·琵琶》。音樂會以絲綢之路為靈感,匯聚多種絲路的珍稀樂器如五弦琵琶、薩摩琵琶、四弦琵琶、烏德琴、古琴及管樂等,由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教授擔任指揮,聯同多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級演奏家一同獻演。音樂會是香港中樂團繼《蒼龍引》後再度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劇及作品創作資助項目。

絲綢之路沿路由不同文明及文化組成,孕育出豐富多樣的音樂語言,而琵琶自古為抱彈樂器之首,更有豐富的敘事作品。音樂會特邀五弦琵琶演奏家方錦龍、日本薩摩琵琶演奏家久保田晶子、土耳其烏德琴演奏家楊尼斯·高蒂斯、四弦琵琶演奏家張瑩與香港中樂團同台演繹,展現東西交融的音樂境界。

音樂會演出曲目為民族管弦樂套曲《絲語·琵琶》,以不同琵琶類樂器為核心創作,全曲共七個樂章:前奏曲《長風破浪時》、《文·詩經瓊瑤、玄鳥》、《武·霸王卸甲》,間奏曲《一抹清風柔》、《英·聽海之心》、《傑·音詩共和》及後奏曲《揚帆濟滄海》。各章風格鮮明,層次分明,呈現音樂敘事的深度與廣度。
音樂會前特別設有講座《琵琶的前世今生》,將於9月10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由五弦琵琶演奏家方錦龍主講,將深入介紹被譽為抱彈類樂器之首的琵琶,持有音樂會門票的觀眾可免費參加。
《絲語·琵琶》是次演出同時列入「中華文化節2025」及「亞藝無疆」藝術節2025的重點節目,並獲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一帶一路」辦公室鼎力支持。音樂會同時獲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及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