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織設計師大賽2025」入圍選手與許彼得主席合影。
●青年毛織設計師的參賽作品
●入圍者在揭曉前聆聽導師的心得。焯羚 攝

由毛織創新及設計協會、香港毛織出口廠商會及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聯合主辦,並獲香港特區文創產業發展處贊助、製衣業訓練局支持的「青年毛織設計師大賽2025」,其比賽結果將於9月5日揭曉。屆時,大會在「CENTRESTAGE 2025」舉辦「入圍時裝展」及「決賽時裝匯演」,展示入圍設計師的決賽作品。在賽果揭曉前,我們一同聆聽這些青年毛織設計師對參賽的期待與心路歷程。●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藝

作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針織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張浩然對於此次參賽感到收穫豐富。他表示:「在與公司和工廠的溝通過程中,我學習了許多針織工藝與設計方法,包括如何透過與工廠合作來降低製作成本。」張浩然認為,透過實際操作,他更深刻地理解到如何將設計理念與現實製作相結合,「這是一堂非常寶貴的課。」畢業於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針織設計系的陳泳希則分享,最初參加比賽是因朋友推薦而感到好奇,但在參賽過程中,她逐漸投入並享受其中。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針織設計專業的參賽者徐露露表示,她希望透過此次比賽學習針織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在參賽過程中,她欣喜地發現,往常和公司合作與跟工廠直接溝通存在明顯差異,「對於剛畢業的學生而言,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一線實務經驗是非常幸運的。」她介紹道,本次參賽作品正是她的畢業設計,「透過針織技法的重新演繹,獲得了全新的收穫。」

楊艷潔則將自己在上海工作期間的精神感受融入創作。她表示參賽令她感到非常開心:「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平台,尤其是能夠看到自己的設計變成實物。」她認為,作為設計師不僅要懂得「如何設計」,更要了解「如何銷售」。參加工作坊與分享會讓她對整個流程有了最直接的認識。她的設計主題為「呼吸」,希望為現代都市人打破僵硬框架,注入輕盈的呼吸空間。

參賽是累積經驗重要途徑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高級時裝紡織設計在讀生萬澤城表示,參與比賽是累積經驗的重要途徑:「比賽讓我接觸到更多資訊,了解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也為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間。」他的設計聚焦社會中的「睡眠」議題,並將「睡衣」與「枕頭」等元素融入作品中。他更大膽地以針織技法模仿牛仔布的洗水質感,營造磨損與褪色的效果,象徵精神上的消耗,期望藉此喚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現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設計講師的梁卓榮亦是本次比賽的入圍參賽者。他擁有豐富的業界經驗,曾任針織設計師及3D設計培訓師,亦曾擔任國際3D設計比賽的評審。當被問及為何擁有如此資歷仍願意與年輕一代一同參賽時,他表示:「參與比賽是一種很好的經驗。」他認為在設計行業中,「持續創作」是最重要的,「也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他希望將自身的行業經驗融入教學,協助新一代設計師創新突破。

加深了解針織設計與技術

時裝設計師邢鈞城則表示,在參賽之前,他並未涉獵太多針織產品,而這次比賽讓他學會如何根據針織的特性進行專門設計。他認為:「作為設計師,最重要的是要有個人特色。」他在設計中重視立體剪裁與視覺效果,並透露最終的參賽作品將帶來更多驚喜。入圍者蔡詠欣認為,這次參賽讓她深刻理解如何以針織技術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針織的特性是不夠挺闊」,但她也相信「設計中遇到的困難,是可以透過時間來克服的。」她期望在未來的設計道路上持續精進。

服裝設計應屆畢業生何嘉璇表示,在大學期間她主修的是梭織技藝,對針織並不熟悉。然而在參賽過程中,她深入學習了針織版型、圖案、紋理及成衣製作,從設計圖、選紗線到與師傅溝通,每一步都讓她獲益良多。「才知道很多事情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需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為香港理工大學針織時裝設計系的應屆畢業生,郭旻恩擁有四年的針織學習經驗。她表示,參加這次比賽讓她在「針織結構技術」方面有了更深的突破:「透過比賽,更多人能看到我的作品,我也學到了更貼近業界的知識,真的收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