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合天津峰會新聞中心現場。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聰、朱燁、李暢 天津報道)隨着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拉開帷幕,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面向中外媒體開放。據了解,本次峰會新聞中心在設計方面別具匠心。不僅在8K大屏上展示中國和上合合作的場景以及上合國家不同的風土人情,兩邊的插畫也充分融入了上合元素,讓每一位踏入其中的中外媒體記者都能強烈感受到上合組織的獨特氛圍。未來幾天,各國記者將在這個融合「國際範、科技感、文化味」的新聞中心展開工作,圍繞峰會進行全方位報道,向世界傳遞上合組織的聲音與合作成果。

媒體公共工作區。朱燁攝

據了解,新聞中心坐落於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二期,總面積約1.28萬平方米,內部規劃科學,涵蓋綜合服務區、媒體公共工作區、媒體專用工作區、新聞發布區、廣播電視技術服務區、科技文化互動展示區、媒體餐飲與茶歇區等多個功能區域 ,全力為全球3000餘名記者提供全鏈條報道支持,保障峰會報道工作順利進行。

外國記者體驗與機器人「小合」互動。朱燁攝

步入新聞中心,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濃厚的「國際範」。場館整體採用漸變藍色調,營造出專業、嚴肅的氛圍。場館頂部,中、俄、英三語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條幅格外醒目。綜合服務台的人形智能機器人「小合」吸引眾人目光,它不僅擁有高仿真的表情與肢體動作,還能用中、俄、英三國語言,配合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記者提供信息諮詢、場地指引及大會資訊等全方位服務;實時翻譯機的配置,也為多語種交流提供便利。

設在新聞中心裏的郵局體驗。張聰攝

「文化味」則貫穿於新聞中心的各個角落,成為暖心底色。兩張巨幅畫軸極具特色,一張展現上合組織國家旖旎風光、地標建築等內容,另一張則以天津風物為主題,彰顯開放包容的「上合氣質」。辦公區融入中國古典建築與造景氛圍,非遺互動區中泥人張彩塑、楊柳青木版年畫等精彩呈現,還有中醫理療展位提供推拿、診脈、茶飲品嘗等服務,讓中外記者沉浸式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全新設計的媒體包上印有楊柳青木版年畫「蓮年有餘」,寓意美好,契合「上合回家」理念,綜合服務區設置的郵局展位,也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