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啓程前往湖北襄陽市展開考察行程。(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為慶祝及紀念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發展局及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自去年9月起聯同多個專業及社會團體舉辦一系列多元化活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31日)發表網誌,指截至今年7月底已推出16項活動或節目,包括於7月舉行的「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參訪團)及有關東深供水工程的舞台劇《青春印豐碑》。

甯漢豪(右一)七月二十一日為參訪團送行並勉勵他們。(政府新聞處圖片)

參訪團合共約120名香港中學生、工程系大專生、青年工程師、工程業界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參與。水務署總工程師(香港及離島區)連登泰指,為期5天的參訪團考察了國家重點水利建設,以及文化歷史及科技地標,包括位於鄭州及北京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施;並參觀了河南博物院、安陽殷墟博物館、安陽古城、北京的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首鋼園等地標。此外,參訪團的中學生團員更在北京與當地的中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並一同參與以東江水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創作。

甯漢豪七月二十五日率領「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出席座談會,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水利部就是次參訪活動作出總結及分享。(政府新聞處圖片)

在北京行程最後一天,甯漢豪亦親自率領參訪團出席座談會,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水利部就是次參訪活動作出總結及分享,非常高興聽到年輕團員分享其得着。

有參與的中學生代表分享,難忘湖北導遊在旅途中講解了許多關於水域文化的知識,令她收穫良多。而在北京團城湖調節池和調度中心,就見證了研究員怎樣將各項技術相互配合與合併,讓國家在短短20年左右,完成了南水北調這世界級的大工程,真正做到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讓北方市民也喝上了優質穩定的水源。有學員更體會到平日喝的東江水是承載着歷史、技術及國家對香港關愛的涓涓長流。有青年工程師代表表示,能實地考察,為國家偉大的水利工程建設深感自豪,也使她感受到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及使命感。

參訪團行程包括到鄭州、安陽、北京等地,參訪國家重點水利建設,以及文化歷史及科技地標。(政府新聞處圖片)

此外,一連兩日在理大演出,致敬東深供水工程的舞台劇《青春印豐碑》共吸引逾1,000名政商界領袖、社會賢達、粵港兩地師生及公眾人士出席欣賞。創作團隊將上世紀六十年代內地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東深供水工程建設並順利完成任務的感人故事,形象化地呈現眼前,使觀眾一同感受東深建設者震撼人心的故事。

參訪團的專業界別團員參觀位於鄭州市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政府新聞處圖片)
參訪團中學生團員與當地的中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並一同參與以東江水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創作。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左二)參與其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指,會繼續推展更多慶祝活動,包括舉辦「好水好魚標誌創作比賽」、「東江供水60周年傳承划」划艇比賽、「東江水供港60周年同樂日」以及出版紀念書籍等。

另外,康文署和水務署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 — 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開放至12月15日,免費入場參觀。詳情請參閱網址

《青春印豐碑》以弘揚「時代楷模」精神為主題,通過舞台劇形式再現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內地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東深供水工程建設並順利完成任務的感人故事。(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 — 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舉行。(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