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李薇)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是華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歷史風貌最為完整的抗日舊址群落。28日,由「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主辦的「抗戰勝利80周年考察團」專程赴此開展實地調研,重溫紅色記憶。

這座承載着民族解放烽火的歷史坐標,誕生於1940年10月,由東江縱隊前身之一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所創建,被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稱為「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的根據地」。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包括9處文物點,保留了當年抗日游擊隊在軍事鬥爭、後勤保障、文化建設以及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等方面的歷史信息。其中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等6處抗日舊址位於大王嶺村,醫務所、中山書院、連平聯鄉辦事處3處舊址分別位於瓮窯村、油古嶺村和連平髻嶺村。

作為根據地核心區域的大王嶺村,至今仍完整保存着清末民初形成的客家圍屋建築群。這座百年古村落當年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領導機關駐地,青磚灰瓦的民居中,游擊隊員使用過的馬燈、草鞋與民眾支援的竹編飯盒靜靜陳列;部分民居外牆殘留的彈孔與標語,如同歷史刻下的立體年輪。這種活態保存的紅色遺產,使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成為兼具歷史見證與文化傳承雙重價值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