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在廣州天河舉行。(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28日在廣州舉行,期間發布論壇成果文件《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天河共識》,推動粵港澳三地設立企業重整司法合作聯席會議及破產專門法院,強化三地資產重整領域司法和專業資源整合,將大灣區打造為世界級企業重整中心。同時,探索構建粵港數字資產跨境交易規則體系,有力推動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還將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人員培訓班,實現三地法務人員同堂培訓;並推動內地與港澳調解員資格互認,拓展內地法院吸納港澳調解組織試點工作。

香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香港積極探索與灣區城市法治協同

此次論壇以「改革·法治·灣區:制度型開放新探索」為主題,為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徑傾注法治力量,服務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香港發揮普通法制度優勢,積極探索與灣區城市法治協同,從法律科技探索、金融法治創新、仲裁合作、兩地企業重組合作等方面服務制度型開放。大灣區的法治建設需要創新思維和務實合作,香港樂於為共建世界級的灣區貢獻香港方案。

據論壇發布的成果文件《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天河共識》,三地將探索法治協同長效機制,以粵港澳三地法治建設合作現有成果為基礎,系統總結成功經驗、提煉理論,為大灣區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提供法治助力。探索協同立法機制,優先在產業布局、產業鏈協同、產業生態構建等領域開展跨區域協同立法,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產業促進法規,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法治支撐。

同時,粵港澳三地將驅動數字法治引擎,樹立前沿技術領域治理法治化標杆。具體措施包括推動內地成熟數據應用場景向港澳及國際市場輸出,構建「內地孵化-港澳落地-全球輻射」的數據應用出海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大灣區仲裁機構全部接入裁審對接平台,全面提升裁審對接效能。建設仲裁司法審查案例庫,統一裁判尺度,形成仲裁友好型司法環境,聚力將大灣區打造為中國國際法律服務「示範窗口」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優選地」。

探索設立灣區法治人才聯合培養項目 粵港澳司法人員雙向交流

此外,粵港澳還將深化三地法學院校、研究機構與法律實務部門的協同育人機制,探索設立大灣區法治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充分發揮國家檢察官學院粵港澳大灣區分院平台作用,拓展理論研究和實務研究廣度深度,深化境內外司法領域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大灣區特色的專業化職業化教育培訓體系。深入探索粵港澳司法人員雙向交流機制,持續拓展港澳法官、法律生赴內地法院開展專業交流活動的範圍和形式,推動互派學習常態化。

論壇期間,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分別與廣州仲裁委員會、廣州數據交易所、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香港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4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廣州市匯智藍天國際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分別和香港聯合調解辦事處、香港仲裁師協會、澳門法學協進會、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澳門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協會等6家機構簽署涉外法治實踐創新合作備忘錄。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