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餘名俄羅斯大學生走進長春新民大街。(盧冶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冶)8月26日,來自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HSE)的72名師生走進長春新民大街和朝陽區德昌社區,逛歷史名街、做漆扇、包餃子、體驗漢服,在互動中感悟歷史、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收穫友誼。

據了解,此次「感知吉林·青春同行」中俄青年交流活動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吉林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承辦。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前夕,旨在通過文化互動與歷史探訪,增進中俄青年的理解與友誼。

在德昌社區,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帶領俄羅斯青年參與漢服秀、漆扇製作、中國結編織、包餃子等互動活動。曲裾、襦裙引來學生們圍觀試穿,「第一次體驗中國漢服,非常開心。在學校已經學習過中國的文化,通過這些活動讓我們親身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俄羅斯青年美蘭激動地說道。

70餘名俄羅斯大學生走進長春新民大街。(盧冶攝)

漆扇彩漆流紋獨特,令參與者驚嘆;中國結在指尖一繞,便寓意吉祥;而最受歡迎的環節莫過於包餃子。長桌圍坐,麵粉飛揚,中俄青年一邊學習擀皮、捏褶,一邊分享文化記憶。俄羅斯學生妮卡說:「俄羅斯的餃子叫佩利梅尼,但是家裏已經不怎麼做了,中國餃子吃着更有家的感覺。」 體驗的最後,中俄青年共同唱起《喀秋莎》《茉莉花》,歌聲跨越語言障礙,掀起一陣合唱「高潮」。

長春新民大街,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裏不僅保存着20世紀建築遺產,也見證了東北歷史的變遷。俄羅斯師生在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展陳,聆聽抗戰故事。「我本身對長春的歷史有一些了解,到今天是第一次走近新民大街,我覺得對學生們也有很大的影響。」俄羅斯老師維達利說道。

70餘名俄羅斯大學生走進長春新民大街。(盧冶攝)

俄羅斯學生來到「新民1445」歷史文化街區和偽滿司法部舊址,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刻的美好。俄羅斯學生璐璐感嘆:「博物館參觀非常有意義,走在新民大街上,氛圍非常好,我很喜歡。」

俄羅斯師生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他們直觀了解了長春的歷史,還讓他們親身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師瑪利亞說:「學生們收穫很多,體驗了平時不常接觸的內容,非常難忘。」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