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敘利亞問題特使托馬斯·巴拉克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美聯社)

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敘利亞問題特使托馬斯·巴拉克27日到訪黎巴嫩南部,原定實地走訪邊境小鎮,但因遭遇抗議而取消,改乘飛機環視。

此前一天,巴拉克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斥責多名黎巴嫩記者同時提問的行為「像動物一樣」並要求記者「舉止文明」,甚至暗指所謂「不文明行為」是中東動盪的癥結。此番言論引發強烈抗議。

「訓話」記者:「像動物一樣」

26日,黎巴嫩總統約瑟夫·奧恩與美國代表團會面結束後,記者們紛紛提問。巴拉克先是不耐煩地說:「我們要有一套不同的規則,請安靜一會兒。」緊接着,他甩出一句令全場驚訝又憤怒的話:「如果場面開始變得混亂,像動物一樣(失控),我們就會離場。」

巴拉克還不忘「補刀」,告誡媒體要「文明、友善、有耐心」。他甚至扯上中東的動盪局勢,稱「這正是該地區當前問題的癥結所在」。

不可接受!公開道歉!

就巴拉克的言論,黎總統府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聲明,對「某位賓客在總統府講台上不慎發表的言論」表示遺憾,同時強調對記者及媒體代表的尊重。

黎巴嫩攝影記者協會譴責巴拉克的言論是「公然侮辱」,「開創了嚴重且完全不可接受的先例」。該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要求巴拉克「立即公開道歉」,並反對任何「淡化事件嚴重性或不予追責、不了了之」的企圖。

黎巴嫩報紙編輯協會呼籲巴拉克「公開道歉」,認為巴拉克形容記者「像動物一樣」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必須予以強烈譴責」。該協會還表示考慮抵制巴拉克未來的訪問及會面活動。

黎巴嫩記者聯合會表示,巴拉克的言論反映出「他對媒體的傲慢態度和對新聞使命的蔑視」。

中東媒體指出,巴拉克暗指「不文明」是中東動盪的根源,這反映了美方官員對中東民眾的傲慢態度。不少媒體人士直言,巴拉克表現出明顯的「殖民官」式優越感。

黎巴嫩記者迪亞拉·馬赫萊德在社交媒體上說,巴拉克將黎巴嫩人視作「必須被管教的流氓」,而非合作夥伴,這種態度「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施壓真主黨

巴拉克26日與黎總統奧恩會晤後宣布,黎巴嫩方面將於31日提出一份解除真主黨武裝的方案,等待以色列回應。他稱,這份方案旨在說服真主黨解除武裝,而非動用武力迫使其就範。

黎總理納瓦夫·薩拉姆本月5日宣布,黎政府責成軍方制訂方案,在年底前確保將所有武器收歸國家管控。黎內閣7日召開會議,批准一項由美國提供的停火與重建方案,內容包括解除真主黨武裝。

但真主黨方面拒絕解除武裝。真主黨領導人納伊姆·卡西姆25日表示,武裝對維護黎巴嫩主權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他表示,「黎巴嫩問題的根源在於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的侵略」,當務之急是結束以色列侵略,敦促其全面撤軍並釋放黎方被扣押人員。黎軍方應當加強武裝並承擔責任,真主黨等「抵抗力量」可發揮支援作用。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