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盟(深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段江嘩 香港文匯報記者毛麗娟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毛麗娟)今年7月,戴盟(深圳)機器人科技從深圳別的片區搬到了前海,原因是在該公司度過初創期之後,前海的技術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更適合發展壯大期。戴盟創始人段江嘩博士告訴記者,前海是深港協同創新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不僅有產業鏈上下游,離工廠更近、離客戶更近,還有寶安國際機場,更方便與供應鏈合作、更方便回應客戶訴求。

在段江嘩看來,深港協同創新是戴盟機器人身上非常鮮明的標籤,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段江嘩最初是在香港做研發,後來才將技術轉化到深圳來創業,研發團隊中的多個核心成員均來自香港和國際的知名高校。

方便吸收海外高才

他表示,現時香港的子公司承擔研發和海外銷售的職能,同時也方便為總公司吸收海外高端人才;前海的總公司則承擔產品開發、製造以及發布的職能,拓展更多內地市場的機遇。

睿思芯科(深圳)技術是一家歸國科學家在前海創辦的企業,在前海成立7年以來,已從幾人團隊發展至上百人規模,被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睿思芯科副總裁任清源表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方便吸引國際化人才加入的同時,也在探討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人才聯合培養計劃。

任清源介紹,前海為構建人才鏈所推出的優惠政策很受科技人才歡迎,不僅公租房配額給得足、想申請的一般都能申請到,住房補貼也比較有吸引力,港澳人才來前海工作還能領取工資收入以外的補貼資金,大大降低了在前海奮鬥、生活的壓力。

此外,前海的深港通簽註也極大方便了高端人才的跨境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