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胤源世創家族辦公室(香港)第一副總裁 黃偉豪
TCL電子(1070)在2025年上半年能實現亮眼業績增長,並且在經營效益與戰略落地方面表現突出,核心在於「中高端+全球化」主戰略與創新業務拓展形成深度聯動,同時通過降本增效與股權激勵構建內生動力,並非單一業務板塊突破,業務前景值得看好。
中高端與全球化雙輪推動
TCL電子的業務增長並非「傳統顯示」與「創新業務」的割裂推進,而是以傳統顯示業務的「中高端化+全球化」為基礎,為創新業務提供資源、技術與市場支撐,同時創新業務反哺整體業務結構優化,形成「根基鞏固—資源沉澱—新業務突破—結構升級」的完整鏈路。
傳統顯示業務(TV為核心)是TCL電子的「現金牛」,其2025年上半年的高質量增長,不僅直接貢獻收入,更為創新業務的研發與全球化推廣提供關鍵支撐。全球TV市場呈現「高端化、大屏化」趨勢,TCL電子緊抓這一機會,Mini LED TV、量子點TV、75吋及以上大屏TV等高端產品出貨量分別同比激增176.1%、73.7%、29.7%,遠超行業平均增速。高端產品的高毛利率特點,一方面直接推動公司「提效增利」(經調整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 62%),另一方面為AR/AI智能終端等新業務的研發投入(如AR眼鏡的技術迭代、智能家居機器人的功能研發)提供資金儲備。
同時,TCL電子在中國、越南、墨西哥和波蘭等地建立整機年產能超3,000萬台的全球化生產基地,並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盟、北美及新興市場)形成穩固渠道。上半年海外TV出貨量同比增長8.7%,TCL的TV在海外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零售量位居前三。這一全球化產能與渠道體系,為創新業務的海外推廣鋪平道路:例如光伏業務的「輕資產化 + 場景多元化」模式,可依託海外現有團隊進行當地市場需求挖掘;AR眼鏡、智能家居機器人未來「出海」時,也能借力已有的海外銷售渠道(如與當地電商、連鎖零售商的合作關係),降低市場開拓成本。
創新業務降對單一業務依賴
承接傳統業務優勢,創新業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創新業務(光伏、AR/AI智能終端)的爆發式增長,並非獨立於傳統業務,而是深度承接了前者的技術積累、全球化能力與用戶場景,同時反過來優化公司業務結構,降低對單一TV業務依賴。2025年上半年公司創新業務呈爆發式增長,其中受益於「模式輕資產化+場景多元化」,其光伏業務實現收入同比增加 111.3%至111.36億港元;AR/AI智能終端發展亦可見公司前瞻布局。旗下雷鳥創新通過IP聯名推出3款AR/XR眼鏡(Air 3s Pro、V3 Slim等),在2025年618購物節期間國內銷量市佔率突破52%,斬獲京東、天貓雙平台XR銷量冠軍;今年初發佈全球首款分體式智能家居陪伴機器人TCL AiMe,亦集合AI、物聯網控制與家庭陪伴功能,標誌其在「AI+IoT+機器人」融合領域的關鍵一步。
TCL電子2025年上半年「提效增利」成效顯著,不僅體現在費用管控的直接成果,更在於「降本增效」與「股權激勵」形成協同,既優化當前利潤,又保障中長期業績穩增。該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與自動化升級,實現費用端的精細化管控:2025年上半年整體費用率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至11.5%,這一變化直接增厚利潤。另2025年4月,TCL電子計劃向860名核心人員(董事、高管、核心員工及關連實體專家)授予9,149.79萬股獎勵股份,該計劃與「經調整歸母淨利潤增長率」強掛鉤,形成「短期激勵+長期約束」的機制,直接推動經營效益的持續優化。
總體來看,TCL電子的業務增長並非單一板塊的跳躍,而是傳統業務與創新業務的深度協同;經營效益的優化也不僅是短期費用管控,而是與中長期股權激勵形成合力。這種「業務有協同、激勵有約束、戰略有落地」的模式,既是其2025年上半年業績亮眼的核心原因,也是支撐其未來估值(當前市盈率約11倍、股息率4.2厘)具備吸引力的關鍵邏輯。投資者不妨考慮作中長期部署,其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