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多個特區政府部門及機構前來觀展,其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詠雯昨日帶領團隊到場。她表示,展覽內容豐富、呈現生動,與康文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同期舉行的抗戰紀念展覽形成呼應,有效推動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深入認識國家歷史,珍愛和平。
陳詠雯在參觀後於留言區寫下「珍愛和平」四個字,並分享感受。她指出「和平從來都不是簡單口號,而是需要大家以實際行動來珍惜和維護」,身處和平年代,更應理解戰爭為家庭與國家帶來的深重苦難。陳詠雯強調:「80周年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了解祖國從抗戰勝利到如今成為世界大國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以此建立香港市民的民族自信,培養市民的愛國情懷。」
市民訪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88歲的關伯伯是經歷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火的一代,但對於展覽當中的許多內容他並不完全了解,譬如許多烈士的事跡,所以他參觀得特別認真。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日軍侵略家園的時候,他與家人被迫走難到澳門,「在澳門一所學校外邊,我第一次聽到《義勇軍進行曲》,覺得這首歌曲令人振奮。」

他不禁哼唱起歌曲開頭的旋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首歌也在當時年僅4歲的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後每每聽到,都讓關伯伯動容。關伯伯為祖國如今的強大感到由衷高興,又寄語年輕一代,「了解歷史不是為了記仇,而是大家要努力爭氣,自己強大才不會被人欺負。」
來自海怡寶血小學的20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展覽,學生們對照片中所拍攝的場景十分好奇,不時用手指着展板上的文字,讀出聲來。

即將升讀小學五年級的何學勤和林昕玥爭相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見聞。何同學直言,見到以前的戰爭場面以及人命犧牲,覺得很傷心。他亦透過展覽首次了解到這麼多抗戰英烈的事跡,令他印象深刻。林同學表示,幸福生活得來不易,要珍惜當下沒有戰爭的生活。
帶隊的駱主任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現在的學生對國家發展成就比較了解,他們可能常去內地感受到國家繁榮的一面,但對於這種繁榮是如何達到的,國家建設的歷程,學生們還在認識階段,希望他們透過展覽看到祖國的來時路都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希望年輕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根』。」香港市民房先生在看完展覽後發出這樣的感嘆,他並在心意卡上寫下「富國強兵」的美好祝福。
在內地出生、在香港長大的房先生回憶成長年代,香港仍在港英政府管治下,而港英政府對中國人民的抗戰歷史大多是避而不談,所以很多港人認為這段歷史、中華民族很遙遠,但他堅信,正確的歷史觀是發展的重要基石,他並欣慰兒子喜歡歷史,一家人剛去廣州了解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事跡,「希望下一代對歷史有清晰認識,明白國家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
戰爭的殘忍聚焦在個人身上,往往是延續數代的傷痛記憶。市民梁太太昨日帶着年幼的孫女們參觀「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之所以格外重視這段歷史,是因為梁太太年幼時親眼見到自己的阿嬤因為爺爺在戰爭中失蹤,無奈又將一個女兒送人,而常年以淚洗面。這段痛苦的家庭記憶,讓梁太太更加認識到國安才能家安的道理,她希望在晚輩小的時候就慢慢帶着她們認識歷史,在她們心裏種下愛國的種子。

梁太太昨日帶兩個孫女來參觀,大孫女即將升讀小學六年級、小孫女還在讀幼稚園,小朋友的好奇心在看到老照片時特別強烈,看到照片中赤腳的孩童、簡陋的住房,她們心中充滿疑問,這與她們出生長大至今看到世界都不一樣,而且這照片還是黑白的、模糊的。
梁太太在參觀展覽後向香港文匯報分享,孫女們的提問在情理之中,這也正是她要帶小朋友來看這個展覽的原因,「哪怕她們會有種種不解,但至少認識一些這麼重要的歷史,我身為長輩有責任教育下一代,銘記我們中國人曾經歷的苦難。」談及自己雖未經歷過戰亂但對歷史如此熟悉和重視,梁太坦言,這些教育都來源於她的阿嬤。
「我阿嬤那代人是經歷過戰亂的,她告訴我們,爺爺就是在戰爭中失蹤的。」一位農民婦女在戰亂頻生的年代要帶着三個仔女和奶奶討生活,可想而知是多麼困難,萬般無奈之下,梁太太的阿嬤,只能將自己的一個女兒送人,後來也找不到了,這一輩子母女二人再也沒有見過。梁太太回想家中這段痛心的往事,「阿嬤那時偶爾看到電視或是聽收音機,遇到講戰亂時的妻離子散,都會躲起來哭。」
未曾聽過炮火轟鳴的年幼孩童,難以直接感受到當年的祖輩們的艱難,梁太太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深刻記憶,下一代一定要知道啊!」就像她的阿嬤當年告訴她那樣,自己做了阿嬤,深知有責任要將這些史實講給孫女們聽。梁太太相信潛移默化是一定有用的,她不住地感謝大文集團舉辦這場展覽,「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和現場看黑白照片又是兩回事。」
在講述盧溝橋事變的展板前,梁太太邀請大孫女下次去北京,一起到盧溝橋看看;在展示軍票的展板前,梁太太向孫女們解釋,日軍強迫香港市民兌換的軍票,讓人民的財產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我老爺屋企都有一箱(軍票),我同孫女們講屋企一夜之間就沒有錢了,她們見到現在都有這麼好的建築物,難以想像先輩是多麼努力才建設成如今的社會。」
兩位小朋友或許還不能完全明白平日裏慈祥愛笑的阿嬤為何在邁入展廳的那刻神情漸漸嚴肅,又望着她們看不明白的黑白照片默默出神,她們雖然懵懂,但卻有着自己真摯的感受。小孫女主動讓阿嬤握着她的手,一筆一劃寫下「和平」二字,又在寫有「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電子屏幕前,揮了揮手,再雙手合十向前鞠躬,成為了第5116位獻花者。
「她都知道看到國旗要立正,行注目禮,這些她都懂的,慢慢來。」阿嬤在她身後欣慰地笑着說,現在還看不明白歷史不要緊,但永遠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據主辦方統計,昨日進場人數達16800人,觀展團體74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