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灣區學者書法展在港中深舉行。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八十載光陰流轉,歷史翻過浴血篇章。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之際,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灣區學者書法展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以翰墨為舟,與歷史對話,凝鑄和平之魂。

徐揚生作品

是次展覽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子非魚藝術館承辦,支持單位包括集古學社、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香港學者協會、香港海學聯等,參展作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地球科學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創院院長何繼善;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社會學家、教育家、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著名文化學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等。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灣區學者書法展在港中深舉行。深圳傳真
金耀基作品

策展人、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操應旺表示,是次展覽以書法這一獨特藝術形式,回應時代命題,將民族記憶融入文化長河。參展的十二位學者,既是學界泰斗、時代脊樑,更以手中妙筆傳遞精神力量。徐揚生院士書法融漢碑古拙與清隸儒雅;潘雲鶴院士承襲「二王」等大家,盡顯江南靈秀才情;何繼善書體工整穩當,卻內藏變化;金耀基教授「金體文」,獨樹一幟;謝和平院士草書溯源張旭、懷素之狂逸;陳鯨院士諸體兼善;鄭培凱教授書寫自然流淌心性;孟建民院士擘窠大字氣勢磅礴;以及張五常、王玉明、黃玉山、黃承發等諸位方家皆風格各異、翰墨菁華。他們的墨寶早已超越技藝,悄然播撒和平種子。展覽囊括真、草、隸、篆、行五體精髓。學者們以五體為經,歷史為緯,或鐫刻壯烈,或抒發哲思,共同詮釋永恒主題:和平是文明最珍貴的基石,是人類共同夢想。

鄭培凱作品
何繼善作品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