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教育組文教匯萃製圖

你可曾在以二維碼自主下單的餐廳中,發現隔壁桌的長者因無法用手機點餐而顯得措手不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打開電話「一掃即下單」的動作,於年輕人而言輕而易舉,但數碼鴻溝卻讓許多長者被隔絕在外,顯得焦慮不安。嶺南大學2025年畢業生李子賢及其團隊在一場設計比賽中,敏銳地察覺到「數碼鴻溝」這一社會議題,啟發團隊以科技搭建橋樑,研發專為長者設計的智能手機教學設備「慧聲寶」,助長者跨越數碼鴻溝。

品學兼優的李子賢,在嶺大本科時便開始思考如何在課堂外應用所學的經濟學理論。他意識到創業不僅是一個實踐機會,同時激發他去追尋經濟學以外的新知識,儘管深知創業的風險與挑戰,李子賢仍選擇勇敢踏出舒適圈。後來他經嶺大劍擊隊的隊友,認識同樣有志創業的葉嘉傑和高卓逸,一同參加設計比賽,隨後創辦初創公司「悠逸創想有限公司 (Pastime Solutions)」。

公司最初是為中學生舉辦大學體驗活動,但在一場設計比賽的備賽過程中,李子賢與團隊發現許多長者在學習使用智能手機時面臨巨大困難,儘管市面上已有各式各樣的培訓課程,卻普遍缺乏有效的「課後支援」機制,無人跟進長者的學習進度,導致課堂上學到的技能很快就被遺忘。為填補這一方面的空缺,團隊深入觀察長者的日常生活習慣,發現收音機仍是許多長者獲取資訊和娛樂的重要媒介,團隊因此研發出全港首創的「慧聲寶」。

慧聲寶是一款專為長者設計,將智能手機教學功能無縫融入傳統收音機的創新設備。(受訪者供圖)

「慧聲寶」是一款專為長者設計,將智能手機教學功能無縫融入傳統收音機的創新設備,作為長者手機班課後複習的輔助裝置,可透過重複收聽錄音中的教學精華內容,持續溫習特定知識,從而訓練認知能力。同時,長者操作手機的過程亦能鍛鍊手部肌肉協調性,為日間護理中心的長者提供日常訓練機會。李子賢稱:「樂齡科技的使命不應止於提升生活品質,更應搭建一座橋樑,協助長者順暢融入數碼社會。」

為了讓「慧聲寶」真正融入長者的生活,李子賢與團隊成員帶著初代原型機,主動走進社區,說服多間長者機構參與試用。為優化產品,團隊從試用長者中精選9位進行深度追蹤訪談,全面了解用戶的體驗感,包括按鈕舒適度、單節語音教學時長、電池續航力及充電方式等,並基於這些用家反饋進行產品改良。

在本地機構的支持下,團隊於三個月內完成了五次產品迭代。李子賢分享最初版本採用2A電池供電,但在某次手機教學課程中,多位長者反映由於手指靈活度不足,難以打開電池盒的開關掣,更無法自行更換電池,於是團隊立即著手重新設計。李子賢進一步說明:「我們在下一版產品中徹底取消了傳統電池盒,改為內置鋰電池並搭配 Type-C 充電接口,同時將複雜的開關機制簡化為一鍵式暫停按鈕。外殼也升級為更耐用、手感更佳的3D打印材質,提高抗摔性的同時也增強握持舒適度。」

這些改動不僅解決長者實際操作痛點,更貼近其日常使用習慣,解決了長者實際操作中的痛點。當團隊將新版「慧聲寶」交至長者手中時,他們因團隊對長者需求的重視與尊重格外欣喜感動。有長者笑言:「這不只是機器,是真正幫到我們的人情味發明。」

Pastime Solutions團隊舉辦長者手機班,配合慧聲寶教學裝置,旨在以長者為本,提供更優質的持續式學習體驗。(受訪者供圖)

此外,通過街頭工作坊和社區駐點,團隊積累了社區的信任,成功與三間地區長者服務機構建立合作,獲得了103位長者的認可。目前慧聲寶目前在研發後的試用階段,團隊著手拓展新一輪合作,並成功與一間日間護理中心達成協議,將於今年九月至十一月對最新一代「慧聲寶」開展新一輪試點計劃。

除了社創與樂齡科技項目,李子賢與團隊在探索過程中,亦意識到香港普遍中學生難以接觸前沿科創領域,創科教育呈現「門閥化」和「精英化」傾向。為打破這一限制,團隊於2024年5月以項目「山海紀行」參加「恆生 x 香港科技園 x 和富 Future Ecopreneur Programme」,開發一款為中學生設計、用於採集環境數據的STEM學習套件,希望集合全港中學生的力量,共同組裝探測器,並學習以地理資訊系統整理出一張「香港都市微氣候互動地圖」,成功獲得香港科技園Ideation計劃資助,展現出創新與環保教育結合的社會影響力。

李子賢榮獲2025嶺南大學 「最傑出學生獎」。(左起:李子賢;嶺南教育機構主席呂岳枝先生)(嶺大圖片)

除了團隊成員以及嶺大經濟學系教授和導師的支持外,李子賢最感激的,莫過於他的嫲嫲。他坦言:「嫲嫲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給予我極大的支持,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大學學業。」本來需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維持開支的子賢,在嫲嫲的經濟支援下,免去了課餘兼職的壓力,全心投入大學課業和和構思創業項目,不必因生計問題而分神。

最初構想研發樂齡科技,是子賢觀察到嫲嫲對科技的接受程度較低,連智能手機都未曾使用過。但與嫲嫲深入交流後,他發現嫲嫲其實並非不願學習,而是對智能科技充滿好奇,只是苦於沒有人耐心指導——家人或因忙碌,或因缺乏耐性,始終未能提供有效教學。這個體會讓他開始思考:大多數長者是否都面臨同樣困境?正是這樣的疑問,促使他投身樂齡科技研發,希望設計出既容易上手、又能讓長者學得開心,同時減輕家庭教學成本的產品。

然而,創業本身就是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在踏出這一步之前,他曾充滿猶豫與自我懷疑,一度讓他卻步:「當時我非常掙扎,不停問自己能否同時兼顧學業與創業?如何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若遇失敗,應該堅持還是止損?」

所幸母親在關鍵時刻給予寶貴指導。她細心為他分析每個選項的利弊,客觀評估市場潛力、時間管理策略和風險應對方法。母親的分析讓他看清全局,也給予他堅定信心。最終,在母親鼓勵下,他勇敢踏出創業第一步。這段經歷不僅重塑了他的職業道路,也讓他深刻體會到家庭支持在關鍵時刻的無可替代價值。

在創業路上,團隊亦獲得不少支援。李子賢提到,「嶺大創業行動」(LEI)提供了「創新及效益基金」(IIF),以及LEI與香港科技園合辦的創新「嶺」袖培育計劃(PIE)等支援,為他和夥伴的初創企業提供種子基金,並就創業不同環節,如提案路演(pitch-funding)、產品設計和推廣等提供專業意見。而嶺大圖書館LU Barn亦設有激光切割機和3D打印機等設備,方便他們設計和製作產品原型,以作對外推廣及拓展業務之用。

展望未來,李子賢與團隊希望以人道主義科技為核心,促進社會共融,更激勵香港青年以智慧與熱忱貢獻社會,共建香港科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