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議推「租置計劃 2.0」,並就此收集九龍東公屋居民意見,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公屋租戶表示支持。 (民建聯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民建聯倡議政府重推公屋租置計劃,早前就此收集九龍東公屋居民意見,逾九成受訪公屋租戶表示支持,分別有76%及21%受訪者表示「一定會買」或「多數會買」現時租住單位。民建聯認為,重啟公屋租置計劃,可以滿足公屋租戶購買現時居住單位的需求,同時幫補政府庫房收入。

民建聯於今年7月至8月,就租置計劃舉行了7場居民大會,並同步展開問卷調查,訪問區內所有公共屋邨約15萬戶公屋居民,成功訪問7,046位九龍東公屋居民。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76%、21%的受訪者表示「一定會買」或「多數會買」現時租住單位,其中藍田邨、寶達邨、秀茂坪南邨居民的購買意願最強烈,比率分別是90%,89%和89%。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在今日(26日)的記者會上指,調查顯示公屋居民購買租住單位意願強烈,在政府財政壓力日益加劇,尤其賣地狀況不理想,以及本港房屋供應逐漸增加的情況下,現時是合適時機重推公屋租置計劃,有望為本港公共財政提供穩定收入,亦可以鼓勵公屋居民向「上流」,步上置業的人生新階梯。假設政府每年出售1萬個公屋單位,每個單位售價約100萬元,每年便能獲10億元收入。

顏汶羽指,有居民向他解釋購買租住單位的原因,是希望留在熟悉的社區及維持鄰里關係,因此相比綠置居或居屋計劃,更想購買現時居住的公屋單位,「大家都想買樓安居樂業,繼續留喺熟悉嘅社區,附近有地鐵、超級市場等設施,又可以用較低價格置業,生活更方便穩定。」

調查又顯示,在售價方面,有64%居民期望能以市價的15%至35%購入單位,反映他們對計劃的可負擔性與公平性有明確期望;同時,有97%的受訪者希望房委會只出售公屋單位及大廈範圍,至於道路、公園、球場等則仍交由房委會管理,亦有人憂慮維修負擔重;有61%受訪者希望出售後的公屋由房委會繼續管理,由房委會定管理費,業主按月交管理費。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出售公屋的定價為市值20%至25%,並確保住戶每月供款等支出不超過收入的25%,將多數單位售價降低到100萬元以下。他又指,出售範圍應限制於樓宇主體和泵房、電力設備等設施。至於車道、商場等仍由房委會集中管理,「直接避免推卸責任和維修費分配不均」。

對於受訪居民擔憂維修成本重,陳學鋒建議,單位售價涵蓋上限為10萬元的儲備金,另由房委會設立「維修基金」,以應付大型維修工程;並建議設5年的「禁止公開轉售期」,以避免單位被炒賣。

被問到重推租置計劃會否影響公屋輪候時間,陳學鋒認為,政府已大量增加公屋供應,預料未來上樓時間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