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能源產業規模大、鏈條長、帶動效應強,中國已經建成全球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26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國能源工業投資呈現階梯式增長,年度投資額接連突破4萬億、5萬億、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累計投資額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接近10%。能源投資增速持續加快,「十四五」以來能源工業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6%,特別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速超過20%,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名列前茅,成為穩增長的強力引擎。
萬勁松提到,現在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成為電源投資的絕對主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佔電源投資比重超過80%,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能源新業態投資也是持續向好,2024年新型儲能、充換電基礎設施、氫能、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重點項目投資完成額接近2000億元,逐步成為能源投資新的增長點。
今年實現跨電網經營區的常態化交易,真正讓「塞北的風點亮灣區的燈」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構建,今年還實現了跨電網經營區的常態化交易,真正讓「塞北的風點亮灣區的燈」。電力市場的四梁八柱或者「地基」和「框架」,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各地市場規則碎片化、差異化的問題,打破了地方保護和省間壁壘,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電力市場的「度量衡」,保障了市場公開透明和公平競爭。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國市場交易電量從「十三五」的10.7萬億千瓦時增長到23.8萬億千瓦時,翻了一倍還多。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從2020年的40%,提升到連續四年穩定在60%以上,大致相當於每用3度電裏面就有2度是直接通過市場交易方式形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