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航班延誤了,可以申請300元賠償」,接到這樣的電話,你會相信嗎?近日,在浙江嘉興出差的李先生就掉進了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騙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不僅準確說出他的航班信息,還「熱心」指導他操作退款。結果,李先生一通操作下來,非但沒拿到300元賠償,反被轉走4萬多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冒充航空公司詐騙電話:由於是我們航空公司機械故障的原因,導致航班取消了,所以我們航空公司給每位旅客補貼了300元的延誤補償金,我協助您去領取一下這個航班延誤險金。
這是一通自稱航空公司客服打來的電話,正是因為聽信了對方的這番說辭,李先生才掉進了騙子的陷阱。2024年5月,正準備在第二天搭乘飛機回家的李先生突然接到了一通電話,當時電話裏的客服稱李先生次日的航班因故臨時取消,可以申請辦理退改簽業務,關鍵是可以額外獲得補償款300元。
這名客服提出,退改簽首先需要驗證個人賬戶是否安全。由於對方能準確說出李先生的行程及個人信息,着急回家的他並沒有多想,便按照對方的要求一步步進行了操作。
被害人 李先生:就是驗證,一開始是我自己微信的賬戶提到我自己的銀行卡,我想着這提到我自己的銀行卡應該沒什麼問題吧。我在跟他一直在對話當中,就一直有銀行的驗證短訊發過來,他說不用管這個正常的,然後我也沒太注意。
就這樣,李先生反覆操作了幾次,但所謂的「驗證」始終沒有成功。隨後,那名客服又再次提出,需要李先生與航空公司的對公賬戶再進行一輪轉賬,如果成功,李先生的賬戶才能被證明安全。
被害人 李先生:後面,他說要找一個航空公司的,他說先轉到裏面,我轉完之後我就反應過來了,是不是被騙了,我一共損失了4萬多塊錢。
意識到自己被騙後,李先生隨即報警,同時向購票平台發起投訴。警方梳理發現,在這段時間內,有多起關於機票退改簽方面的警情,詐騙手段如出一轍。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顧棋超:被害人都是在飛機起飛前一天被詐騙的,犯罪分子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冒充航空公司客服,謊稱被害人乘坐的航班故障,需要改簽或者退票。退票和改簽有補償,需要被害人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進行領取。
在被害人後續領取機票退改簽補償款過程中,嫌疑人便謊稱被害人的賬戶未開通企業收款這項功能,以此為由引導被害人訪問虛假客服網站。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顧棋超:進去之後,會誘導那個被害人,下載屏幕共享的遠控軟件。之後會通過遠控軟件,查看被害人的手機銀行、手機短訊,那麼通過控制被害人的手機進行轉賬。
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發現同類型的被害人遍及全國各地,經過對被害人航班信息洩露路徑的追蹤,一個以王某為首的犯罪團夥逐步浮出水面。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顧棋超:犯罪團夥信息主要來源是通過技術手段尋找航空公司網站的漏洞,對航空公司的機票數據進行一個爬取。匹配完成之後,一條信息包含旅客姓名、身份證、手機號、起飛時間、起飛機場、落地機場,犯罪嫌疑人會以5-8元的價格,賣給下游的料商。那麼再由下游的料商,賣給境外的詐騙窩點,那麼詐騙窩點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去詐騙被害人。
2024年8月中旬,專案組先後奔赴雲南大理、廣東東莞、陝西安康等地,展開收網行動。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郎智哲:一共抓獲了犯罪嫌疑人12名,總的涉案金額人民幣加上虛擬貨幣的話是在1400多萬。目前,有五名犯罪嫌疑人,已經在檢察院審查起訴了,還有七名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機關正在辦理,他們涉嫌的罪名都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經查,該犯罪團夥自2023年4月以來,通過技術手段入侵多家航空公司官網,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以及機票數據達5000餘萬條。據民警介紹,該團夥成員大多是年輕人,年齡在20-30歲之間,不少人具有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背景。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郎智哲:有犯罪嫌疑人是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後,在網上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自學深入學習,學習完以後並沒有走正道,而是在網上通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方式,撈偏門賺違法犯罪的錢。
接到涉及退改簽電話
務必與官方客服核實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警方第一時間梳理出尚未出行的機票數據9.5萬餘條,推送國家反詐中心預警。同時,向相關單位、航空公司及機票銷售代理機構推送了修補網站漏洞的建議。目前,這些漏洞已被修復。
民警提醒,當前正值暑期出行高峰,廣大旅客務必提高自我防範意識,接到涉及退改簽相關電話時,可以及時回撥航司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
嘉興市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郎智哲:一般,航空公司、大的旅遊平台,都會有官方的電話給你打電話,而不會通過一些境外的或者私人電話打電話給你,告訴你一些退改簽的事情。
5000餘萬條機票數據和個人信息被洩露,這起案件暴露出的問題並不是犯罪團夥多麼專業,而是平台和航空公司的數據安全存在的漏洞讓人擔憂。加強第三方接口和數據爬蟲等高危環節的防護,建立常態化安全監測機制,加強系統漏洞排查、保護好旅客個人信息安全是航空公司和平台必須盡到的責任和義務。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