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勒岡衞生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有助於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復。
該校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對於從心力衰竭症狀中恢復的患者來說,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因為中度不規律睡眠會使患者在六個月內發生再次急診就醫、住院甚至死亡等臨床事件的風險增加一倍。
研究人員招募了32名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間曾因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在俄勒岡衞生科學大學醫院等醫療中心住院的患者。出院後根據他們的睡眠模式,被分為規律睡眠者或中度不規律睡眠者。
研究發現,出院後有21名參與者在六個月內發生了一次臨床事件,其中13人被歸類為中度不規律睡眠者,8人被歸類為規律睡眠者。從統計學上看,中度不規律睡眠者發生臨床事件的風險是規律睡眠者的兩倍多,即使考慮到睡眠障礙和其他潛在疾病等可能的干擾因素,中度不規律睡眠者發生臨床事件的風險仍然更高。
研究人員表示,當人們入睡並處於休息狀態時,血壓和心率會較白天水平降低,但睡眠時間的變化可能會擾亂參與心血管系統調節的機制,不規律的睡眠可能會導致不良後果。因此,對於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改善睡眠規律性可能是一種低成本的治療方法,可以降低臨床事件發生的風險。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